第302章 诸生讲解得切磋(第2/3页)

第二日鸿庆楼中,翰林院编修康海,吏部郎中谢丕、王九思,御史曹闵、卢雍等人齐聚一堂。他们虽为同僚,平日却也只是泛泛之交,如今坐到了一处,倒有些局促之感。而顷他们听到了门扉响动,便知是月池到了,皆起身相迎。

月池笑道:“请坐、请坐,真是名贤秀士,济济一堂。”

大家伙寒暄了几句,这才依次落座。月池的目光在他们脸上划过,在座的人或是马中锡的同乡、学生,或是已然上本请求从轻发落他的官员。

她心知肚明,这群人中,全心全意要保马中锡的人并不多。相当一部分都只是常人。在不连累自身的前提下,他们愿意为马中锡说几句话,如今到此其实更是想借这个机会,搭上她这条大船。于是,她和谢丕进行了一波初步的筛选,毕竟她又不是真的要结党营私,总不能什么都不挑。

她道:“事不容缓,闲话我就不多说了。东田公忠果正直,爱民如子,虽然有罪,但私以为罪不至死。”东田是马中锡的号。

康海起身道:“蒙侍郎愿意伸出援手,我等自当与侍郎一道,联名上奏。”

其他人也纷纷应和。月池一愣,这就是眼下许多文官的想法,总以为大家一块联名,声势大了,也就有理了,殊不知越是这样,反而越容易引起上头的警惕,闹得多了,就又会迎来一场打压。

月池摆摆手道:“诸位误会了。我非是要大家联名。此事闹成这样,廷议是少不了的。廷议之上,联名再多,又有何益。”

康海等人脸上一烧:“竟是要廷议么?”他们的官职不高,如没有特旨,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

马中锡的另一个学生王九思问道:“那不知,侍郎召我等来此是为何事?”

月池道:“自然是借诸位的才智一用。”

众人面面相觑,月池道:“独木难支,总有思虑不到之处,有这么多饱学之士共同参详,结果就会好上许多。记着,我们今日的讨论有三个要旨,第一,不要去历数马公的功勋。”

康海一脸懵:“下官不解,不数功勋,这……”

月池说得很直白:“除非他立了我这样的功劳,否则再反复强调,亦是无用。三法司一语便能驳回,有功当赏,有过当罚,焉能开倚功造过之先河。”

大家如梦初醒,皆点头称是。月池道:“第二,不要去一味去诉说悲惨遭遇。”

谢丕若有所思:“侍郎是觉得,以情动人亦不可取吗?”

月池道:“不是不可取,而是不可全局都用这一张牌打。情之一字,难以支撑大局。”

谢丕道:“那么,归根结底,还是要以理服人,从事实、律法中,找到佐证的依据。”

其他人都以为谢丕所言说到了点子上,却不想月池还是摇头:“也不是。”

监察御史卢雍忍不住开口:“这是为何?侍郎如有疑虑,下官愿请缨去彻查此案。”

月池笑道:“你入朝时日尚短,还不知三法司的作风。曹御史当心里有数。”

卢雍是上一届才考中的进士,从翰林院出来后就进了都察院,正是满腔热血的时候。

曹闵闻言叹道:“三司上官,皆乃精明强干之员,早已查得透彻。而律法之辩,以下官愚见,要想在律法中找出有力的佐证,只怕不那么容易。”

他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即现有的事实和律例都对马中锡不那么有利。康海只觉一个头两个大,功勋不让数,惨也不让卖,理也站不住脚,那这还有什么说得?

月池见状道:“莫慌,莫慌。我们从最根本的东西入手,从儒学的经义入手。这正是我不擅长之物,所以要请各位来指点。”

这一商议,足足议到了店面打烊才停歇。可大家伙却都有意犹未尽之感,月池足记得了满满当当十来页。她起身时,都有些摇晃。谢丕忙搀住她道:“是我们疏忽了,把您拖在这儿这么久。”

月池道:“哪儿的话,是我要多谢大家来帮忙才是。”

康海道:“您与家师,迄今素未谋面,今日却愿为他而奔走,实在令我等弟子汗颜……”

月池正色道:“我非为一人,乃为公义也。”她来这里坐了这么久,就是为了适时说出这句话。

谢丕犹豫片刻,还是提出送她回去。两人没有坐车马,而是漫步在静谧的长街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却行人寥寥,摊贩也多回家,只有一家卖酸梅饮的人还在坚持,远远见到他们的身影,就敲响铜盏吆喝道:“二位贵人,这么热的天,来盏梅汤吧,喝下去又清又凉又舒服!”

月池笑道:“来一盏?”

谢丕失笑:“还是我去吧。今儿已吃了你一餐饭,岂能再让你破费。”

月池也不和他客气。她坐在树荫下,酸梅汤很快就端了上来。绛紫色的梅汤中还依稀能看见草果和木犀,香气沁人心脾。月池道:“果然不错。今儿难得出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