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干戈衰谢两相催(第2/3页)

张彩一脸茫然,他问道:“什么?歃血……”

他一语未尽,时春就已然将长刀劈下,只见一道雪白的刀光凌空划过,羊发出一声哀鸣,鲜血就从它的脖颈处,像喷泉一样射了出来,大半都注入了鼎中。时春将手指伸入血中,将殷红的兽血涂抹在自己的嘴唇上。这下,是个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大家伙都依次上来,在关帝爷的目光下,进行这一原始的盟誓仪式。

时春高声道:“今日我们既聚在此处,成一支军队,歃血为盟,那就是一家人,是自家骨肉。日后,当同进同退,同生共死!”

众人齐齐大喊道:“同进同退,同生共死。”

声音之盛,震得旁人的耳朵都嗡嗡作响。唐伯虎面露惊喜之色,刘瑾也若有所思。张彩向月池建议道:“她这是在会军心?可这样喊上一喊,怕是不成。还得您亲自去,做一些允诺。”

月池虽觉他说得有理,但还是想等等,她道:“再看看。”

她的视线完全集中在校场上,根本注意不到他的凝望。在明白这一点后,张彩黯然别过头去,只听见时春又说话了。

她道:“当着关帝爷的面,我就此发下毒誓,要是我不恤将士,肆意勒索,就叫我全家立死,到了地底,也不得安生!”

这年头,将官不把士卒逼得家破人亡,就算是有良心了,哪里见过还有这样一见面就发誓的。他们都交头接耳,面露动容之色,时春道:“我说这话都是出自肺腑,而你们,要是肯真心跟着我干,也得立个誓来。”

当下就有人嚷道:“时将军,我们愿意跟着你混!”

当下,众人七嘴八舌地起誓:“誓死效忠,保家卫国,谁要是退了,当一个怂蛋,就是断子绝孙,无人送终!”

发誓完毕后,士卒捻土为香,时春则举着三支香,对着关帝神像,拜了三拜。月池以为拜神之后,就是仪式的结束了,她正打算转过身去训话时,异变却发生了。时春指着香炉道:“你看这烟,怎么是紫色的?”

张彩、月池和刘瑾俱是:“……”

刘公公想说,真不愧是卖艺出身,这种江湖把戏也耍,这能骗几个人……谁知还没想完,就被打脸了。

他身后的声浪是一波比一波高。众人议论纷纷,指指点点:“这叫什么,紫气东来,是好兆头呐。”“定是关帝爷显灵。”“活神仙啊!”

一群人个个脸上都露出狂喜和虔诚之色,一面叩拜,一面说定能大胜。这种高昂的情绪维持了很久,直到新兵大典结束,大家还都在谈论奇景,还要上前来讨香灰。

月池灵机一动,说:“这香灰是给勇士的奖赏,谁表现得好,谁才能得。”这又是一波激励。

私底下,月池方问时春:“你怎么想到这么干的?”

时春不好意思道:“当时我和我哥带着村里的人出逃时,就已经这么干过一回了。不过,那时是在郊外的破庙,也弄不到这种香,只是香烟连贯一点、长一点,大家就说菩萨保佑了。这些都是戏法的把戏,我常在街头混,就学了一点。骗这些人最顶用了。”

唐伯虎赞道:“这确实是最快让他们听话的法子了。这些人又不识字,又不懂什么仁义礼信的大道理,还不如拿神佛来震慑,反而更有用。”

月池点点头,她看向刘瑾道:“刘公公,这下如何?”

刘瑾不自在地翻了个白眼:“算她能耐行了吧。甭说这些了,快去马厩看看军马才是正经。”

然而,在去到马厩后,大家面上的笑意却都退去了。说是军马,却多是瘦骨嶙峋。明代军马的饲养,分为官牧和民牧两种。官牧顾名思义,就是由政府设草场, 由卫所士卒牧养。民牧则是由农户奉命养马。根据制度,“官牧给边镇,民牧给京军。”宣府为九边军镇之一,当地的军马是全部来自于官方牧场。

只是,贪官污吏连士卒的钱粮都敢私吞,更何况是马。牧场常年被豪强霸占,军马是饥一顿饱一顿,还时常被当家畜使唤,如此自然是疲惫不堪,难以与蒙古马相较。陕西杨一清整顿马政,倒是出了些成效,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

众人只觉心急如焚,兵还可以去雇,可马能去哪儿找。就这么些时日,就算养胖了也不顶用啊。

刘瑾心里更是咯噔一下:“要对付蒙古骑兵,一靠火器,结果没有硫磺;二靠骑兵,结果没有马。这仗还能怎么打?”

月池伸手想去摸摸这马,这匹黑马的两只大眼睛望着她,却在第一时间别过头去。月池的手僵在原地,时春道:“这是被打怕了。”她掏出一块饴糖递给月池。

月池不由莞尔,她将糖放在掌心,再次把手递过去。马儿的鼻子动了动,慢吞吞地挪了过来。它试探性地伸出舌头,月池只觉掌心被又热又粗糙的砂纸磨了一下,接着糖就不翼而飞了。马嘎吱嘎吱地把糖嚼碎,又睁着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