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缠绵思尽抽残茧(第3/3页)

月池拍了拍桌子,现场陡然一静,她道:“别高兴得太早,我把丑话说在前头。三日后,我就要看到东西。我会将物件混在一起,交由将士选择。谁的物件要是被弃之不用,那就得被撵回去吃瓜落。谁要是动歪心,弄虚作假,还要杖责八十,绝不姑息。”

匠人们一肃,俱磕头应是。为着重赏,他们连歇都不愿歇,实干组当天下午就热火朝天地搭好炉子,开始干活。军匠的手艺是代代相传,他们常年铸造,手艺非同一般,甚至还有“万全军匠”的美誉。这样用心干活,又有足够的原料供给,造出的军械自然不会差。

月池命锦衣卫将军械分门别类,用不同颜色的丝线做好标记,又召朱振供她调动的士卒、以及部分游兵和骑兵前来选择。这些士卒来时是一脸茫然,还以为是又有活要他们干,谁知来了之后,竟然是挑东西。吴三也在这群人中,他看到面前有六个大桌,分别放得是刀、枪、剑、戟、短刀和战甲。张郎中让他们尽管去试,拣出好的,得说出哪里好,若能提出改进之处,还有赏赐。

吴三觉得十分稀奇,他这儿去摸摸,那儿去挑挑,最后磨了半晌,挑了短刀和两杆长枪,走到师爷面前,留着三角胡的师爷将丝线的颜色记下来,吊着嗓子问他:“你觉得好在哪儿?”

吴三期期艾艾道:“这短刀好放。”他手中短刀的刀鞘上被做了背带,可以稳稳当当地穿过腰带,挂在腰间。

他又道:“这长枪的枪杆最轻,拿起来顺手。这九曲枪……恩,头够长,扎得深。”

对大多数普通士卒来说,他们都和吴三一样,说不出具体有哪些好处,只能从效果上来说。不过这也够了,要达到现代化精细武器制造绝无可能。月池只能让他们尽可能挑选出最好的,然后由这些武器的制造者一齐商议制定标准和铸造办法。

然而,到了一起商量的环节,无论是研发组还是实干组都出了纰漏。华夏的手工业历来都是家庭农场的附庸,大家习惯单干,却不习惯合作。并且,手艺好的匠人将手艺的机密看得很重,他们不会想通过交流更进一步,只会担心别人偷了他吃饭的本事。

月池只能拿钱砸人,拿脱籍来诱惑人。她道:“你们藏这些私有何用?藏得再好,还不是祖祖辈辈,吃不饱穿不暖。不若坦诚爽快些,谁教得徒弟越多、越好,我非但给赏钱,还替他想法子脱军户之籍。”

军户生来就矮人一等,负担重,收益微薄,还受人鄙视。能脱军户户籍,成为普通百姓,是这些人梦寐以求之事。月池先前允诺的银两一文不少,也在这些人心中建立了初步信任。更何况,他们也心知肚明,要是死撑着不说,下场估计就是八十板子了,还是甭和老爷硬顶,给脸不要脸,最后很有可能是整张面皮都被人揭下来。

众人齐心协力,议出了章程来,由军器局大使亲自笔录成文。月池满意道:“之后军器局所有的武器,都依这个标准来。差一分差一厘,都不行。但如有人提出改进之法,如证实确实有用,亦重重有赏。”

同时,为了防止军器局的官吏贪污公款,偷工减料,月池亦是出了手段,她厚赏大使和副使,给其他军器局人员有钱银赐下。她把话说得很明白。只要踏实做事,就不会被亏待,但如若拿了赏赐,还去偷鸡摸狗,就要重罚。大家都可以相互举报,只要查明属实,被举报者赏赐都可归举报人所有。如此,就是戴上了紧箍咒。

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铸造。这些都是烧钱之事,为了保证资金充裕,月池早就在工匠们商议做事时,依照瑞和郡主所给的账册,把郭家的产业,挨家挨户,以各种罪名全部抄光,所有主事全部下狱。武定侯郭聪没有等到瑞和郡主上奏弹劾,反而等到自家的房子塌了。

朝中为月池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还没议出一个好歹。她又马不停蹄地去抄保国公家的隐藏资产,而抄到的东西,绝不会在库房中放太久,而是马上想方设法花出去,或是雇军的本钱,或是向百姓购买粮草,或是继续用于军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