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敛尽春山羞不语(第2/3页)

时春听到此问道:“那么,这次你立下如此大功,会被顺理成章召回京城吗?”

月池思索片刻,她摇摇头道:“不会。”

唐伯虎“啊”了一声:“为何?你都伤成这样了,他怎会忍心……”

月池目光渺远:“那毕竟是皇帝。”

她突然瘫了下去,摆摆手道:“好了,好了,都回去歇着吧。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自己人内斗起来,可比外头的豺狼虎豹还要凶残得多。”

自宣德以后,明对蒙古就以防御为主,他们很少主动攻击,最常做的一是加固城墙,二就是设口袋阵。口袋阵顾名思义,就是如荷包口袋一样,三面包围,只留一个口子,诱敌深入,然后再封紧口子,冲上去围剿。

口袋阵在最开始用时,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蒙古人也不是傻子,明军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手,蒙古人早已有了防备。有时,他们要做出进攻大同的姿态,等大同摆好口袋阵后,他们再一溜儿冲到宣府来,打得九边军镇焦头烂额,防不胜防。

可是这一次,李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竟然身入敌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达延汗本人忽悠进了口袋阵之中,还重创了达延汗,打得鞑靼骑兵落荒而逃。这岂止是以弱胜强,说是扭转乾坤也不为过了。

一时,朝野之中,很多人都向朱厚照进言,应当厚赏李越,将他调回京都。其中,以勋贵武将说得最多。然而,雪片一样的奏疏进了宫中,却愣是没砸出半个声响。这让众人都议论纷纷,心底打鼓。

贞筠也坐不住了,她去向朱夫人打听,却被三言两语堵了回来,竟然连一点儿苗头都试不出来。

她思来想去,于是托表哥夏启去堵谢丕。谢丕是阁老公子,当朝探花,朱厚照决心收买文士之心后,又将他从翰林院调到了吏部,成了文选清吏司下的主事。这官职不高,权责却大,能够插手到进士和举人的拣选。用现代的话来说,谢丕如今成了朱厚照手下的人事专员,专门为他选拔人才。

谢丕十分识相,父亲和月池都曾经叮嘱过他,以他的身份,如果再结党营私,那就离死期不远了。所以,他明白朱厚照对他委以重任,既是机会,又是试探。如若不是同期的庶吉士没几个脑筋灵活的,皇上也不会派他来。

他只要踏踏实实地干活,等到父亲致仕了,就是他的出头之日了。是以,他从来都是尽心竭力地探查官吏的才干品行,将具体情况悉数报于朱厚照,既不在同僚面前卖好,也不在朱厚照那里出言褒贬。久而久之,朱厚照深觉此人识趣,也对他多了几分看重。谢丕一时风头正盛,成了士林新贵。

贞筠料想,要说朝中大局,再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谢丕被夏启拉到了庆阳伯府的花厅中。他自己手头的事情一大堆,但又不好拂国舅爷的面子。谁知,他坐下来了之后,夏启却吞吞吐吐半天说不清楚。谢丕心中又好气又好笑,他道:“国舅有话不妨直说。”

夏启犹豫片刻道:“这……谢主事稍后,容我出去更衣。”

贞筠坐在屏风后,她实在听不下去了,她朗声道:“行了,还是我来说吧。”

谢丕被吓了一跳,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夏启,夏启也是面红耳赤,他道:“你、安可如此无礼。”

贞筠道:“先贤有言‘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如今李越出事,我为人妻室,向他的知交好友询问情况,怎么能说是失礼。谢主事,你说是吧。”

谢丕至今还记得,李越落水时,这位嫂夫人坐在屏风后怼得他哑口无言的情景。他道:“是,嫂夫人说得是。”

贞筠道:“好得很。”

谢丕只听环佩叮当,贞筠竟然直接绕过屏风走了出来!谢丕吓得头都不敢抬,连耳朵根子都红透了。夏启也是呆若木鸡,眼睁睁看着贞筠抱着狗坐在上座,还招呼他们落座。他半晌回过神才去上前拉扯贞筠:“你,你出来干什么。还不快坐回去!”

贞筠一脸理直气壮:“我不出来看着他,怎知他说得都是真话。”

她被夏启念叨得不耐烦了,私见外男毕竟是冒险之事,当然得速战速决。她索性把大福放了下去。狗子汪汪大叫,把好好的一个公子哥唬得魂不附体。

贞筠笑道:“乖乖,你盯着哥哥,别让他唠叨了。”

大福摇着尾巴,目不转睛地盯着夏启,只要他一张口,它就嗷呜起来。

而另一边,贞筠单刀直入:“谢主事,妾身斗胆请教,皇上对于李越回京是什么意思?”

谢丕被问得一蒙,他苦笑道:“我岂敢妄测圣意。”

贞筠道:“皇上迟迟不发上喻,就表明还在犹豫。我换个说法吧,李越留在宣府,对皇上会有何助力。她回来,又对勋贵将领带来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