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神国——酆都罗山!(第3/4页)

这里必须提到一下震旦之地的一部奇书《山海经》,只不过跟地球上认知的那本山海经不同,震旦的这本山海经有着类似于《巨龙法典》的特殊力量。

——《山经》是巫觋之书,《海经》是方士之书。

这是震旦之地公认的一个观点,《山经》成书的时间更早,大概是在有鳞族裔的时代,而《海经》成书则要稍微晚一点,大概是在巨龙王庭的时代,也就是震旦王朝还未诞生之前。

在信仰诸神还未出现之前,东方先民一样是远古自然崇拜,供奉的是‘皇天后土’,但却并非是某位神灵,而是指天地,这是对天地的敬称。

天地自然一直是震旦之地的最高信仰。

——引魂使【异界神侍】(挑战等级18)?!

萧伯纳在越过了鬼门关后,就已经是不在主物质位面了,震旦之地的鬼门关其实就是一座传送法阵,遵循的还是蛮荒天宇晶壁系的法则,跨过去了就进入了灵界与冥界交界处的神国位面——酆都罗山。

在信仰诸神开始诞生后,震旦之地的冥府变化也很大,祈并者的诞生逐渐演化出来了‘冥国’的说法,对应的民间传闻还有阴寿和阴宅。

震旦之民认为凡间的祭祀,也能让先祖享受香火之力,从而可以在冥国也过得很好。

所以先祖祭祀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太古时期,乃至是‘土伯’时代的上古传闻。但是震旦之地的一切都是遵循蛮荒天宇晶壁系的根源法则,信仰之力只能影响法则的运转方式,但却无法改变法则的本源力量。

所以所谓的阴寿和阴宅说法,都是指冥府祈并者的寿命和居所,凡间的香火祭祀确实是可以转化为冥府祈并者手中的货币,但是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用。

酆都罗山的一切祈并者遵循最基本的本源法则,生前实力越强的,进入神国后转化的形态越强,自身的寿命和地位就越高。如果死者生前皈依了神灵信仰,那么死后就转化为神国祈并者,根据实力转化为英魂、英灵、异界神侍、高等异界神使等等形态,而如果没有明确的信仰皈依,那么就会依照善恶阵营转化为特定的亡灵祈并者形态,在震旦之地的民间传说中将这一类强大的‘野生祈并者’称作为鬼王。

一般来说,祈并者的寿命都在一两百年左右,寿命抵达终点时消散跟冥府融为一体。

不过西部大陆没有多少香火祭祀的概念,而在震旦之地如果有子嗣一直祭祀祖先的话,祈并者的寿命确实是可以延长一点,一些祖灵崇拜比较兴盛的地方,甚至可以形成独特的次位面和半位面依附于酆都的国度四周。

水睢氏死后就是进入了一个叫做‘白山黑水之地’的半位面,那是震旦少数民族信仰的祖先安息之地,在酆都国度演化为了一个小型半位面。

这要是在西部大陆,就是半神的神国,不过这里支配国度的主导者是先祖之灵。

“萧伯纳阁下!”

“请跟我来。”这位引魂使生前应该是一位巫觋,死后转化为了异界神侍,当萧伯纳看到祂时,祂正从一个恶鬼的脑袋里抽出自己的藤杖。

震旦之地的异界神使基本上不会以天使形态出现,他们有青面獠牙的恶鬼面相,也有牛头马面的民间面相等等。

“进入神国位面——酆都罗山!”

“神格之力启动!”

“开始演算当前神国位面的特性!”

“重力:普通重力。”

“时间:正常时间。”

“空间:无限空间。”(该位面可以无限扩张。)

“魔力塑性:酆都罗山的一切幽影系、死灵系、阴系等等负能量法术获得额外的加持,在施展后施法等级自动+1。”

“元素能量特性:酆都罗山具备一定位面侵蚀性,一切活体生命在此地会受到负能量侵蚀,随着生命能量的流逝逐渐转化为不死生物形态,灵魂进入此地后会自动转化为冥界祈并者形态。”

“阵营倾向:守序中立。”

在西部大陆是先有神灵,然后才有的神国,而震旦之地则是先有的神国,然后才有的神灵。

从最初的土伯一直演化到五方鬼帝,再到烛阴在精魂龙崇拜的信仰下真正凝聚诞生,酆都罗山的神国控制者一直在变化,而且因为跟天竺之地的连接,阎罗的神灵位格也在东方帝国时期凝聚。如果没有东方帝国的陨落,未来真正主宰冥府的还要看是谁在世俗的信仰更强,毕竟烛阴的存在只是概念神,而五方鬼帝和阎罗的神灵位格才是其他人可以争取的。

这就好像是国度天宇的晶壁系里面,冥界是冥界,第一代的死神是远古死神、万物终结之主-耶格,其后是死亡三神纷争之神-班恩、死者之神-米尔寇、谋杀之神-巴尔,再往后就是死者之王-克蓝沃统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