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番外二(第4/7页)

张斐点点头,又道:“但这不是大庭长能够去完善的,需要先有广大民意的支持,处理起来,可能会比较复杂。”

……

正版书铺。

“王学士真是妙笔丹青,言简意赅,辽人若见此文章,必奉为珍宝啊!”

张斐将文章放下,满怀钦佩地向王安石。

为了迷惑辽国,宋朝也是下了血本,从军事、行政、法律,以及宣传,各个方面来体现。

务求让辽国早日用上税币。

“行了。”

王安石道:“你如今都已经是大庭长,还犯得着拍我马屁么。”

张斐委屈道:“真心实意。”

王安石道:“你懂得鉴赏?”

“大家都说好啊。”

“……!”

王安石一阵无语,道:“宣传方面,你说行就行。此外,关于海门县县令一案,你可知晓?”

张斐点点头,“略有耳闻。”

王安石道:“这纯属政治迫害,陈芝华在海门县兢兢业业,当地税入大涨,可见当地百姓生活富足,若只因其不知父亲去世的消息,而将其治罪,这简直就是在陷害忠良。”

张斐笑道:“王学士,你这是在干预司法。”

“我是在跟闲谈,我可没有要求你做什么。”王安石又道:“难道我们的关系,生疏到只能谈公事。”

“当然不是。”

张斐呵呵一笑,又道:“但是王学士要知道,我只是大庭长,我没有拥有改变法律的权力,法律就是这么定的,我也没有办法,虽然我也觉得这有待商榷。”

王安石道:“你可是法制之法的创始人。”

张斐道:“但法制之法也是要基于儒家思想,这事你跟我说没用。”

王安石听出这弦外之音,道:“那得跟谁去说?”

张斐道:“百姓。”

“百姓?”

“对。”

张斐点点头,道:“如这种案件,舆论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此案中,最大的受益人是海门县的百姓。”

王安石道:“如果舆论利于陈芝华,你……!”

张斐笑道:“这不合规矩。”

……

在朝堂之上,丁忧无小事。

很快,陈芝华一案,便在朝中掀起巨大的风波,甚至于令党争似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革新派是坚定地支持陈芝华,理由当然是他能力出众,在他的治理下,海门县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并且暗示有人嫉妒他的政绩,故而以此来打击他。

保守派则是认为,此事足以证明,陈芝华并非是为百姓,而是为求政绩,他如今为了升官,就连孝道不顾,他日若掌权柄,必将祸害苍生。

这舆论战,从朝廷打到民间,好不热闹。

这可将赵顼给急坏了,他现在可不需要党争来维护自身权力,他如今已经有足够的权威,他要干大事,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前不久才确定的,你们就跟我来这一套。

但他又不好说,因为关于孝道,他也得谨慎,然而,陈芝华的政绩斐然,非常迎合当下的政治需求,贸然舍弃,那些努力干活的官员会怎么想。

这左右为难,他只能把大庭长找来。

“此案必须迅速终结。”

赵顼很是激动道:“不能因为一个县令,而坏了朕的大计。”

张斐似乎早有准备,道:“陛下,此事只有一个办法。”

赵顼忙问道:“什么办法?”

张斐道:“动用陛下的豁免权。”

“豁免权?”

赵顼惊讶道。

他从未想过,他的第一次,竟然是给予一个县令。

张斐道:“如果最高皇庭判其无罪,无论我解释的多么完美,都会令丁忧的相关律法,变得错漏百出,我研究过丁忧的相关律法,本来就设计非常纠结,庭长可以去解释律法,但不能去破坏律法。”

赵顼没好气道:“所以你认为大庭长的判决,要胜过朕的圣旨。”

“当然不是。”

张斐道:“如果陛下是要下旨赦他无罪,那我也会阻止陛下的,但陛下是豁免,豁免是默认其罪行,这是不一样的。”

赵顼道:“大庭长是法律为先,可朕必须以孝道为先,如果你判了有罪,朕若豁免,你可知道朕要承受多大的骂名吗,那些老夫子会饶过朕吗?”

那些读书人,可是惹不起的。

张斐道:“但若陛下是为大宋子民而豁免他呢?”

赵顼听得眉头一皱。

张斐道:“陛下不是在包庇他,陛下还是承认皇庭的判决,认定其违法丁忧制度,只是鉴于其为海门县的百姓,带去富足的生活,无论别人怎么说,但对于陛下,这就是效忠,对于百姓而言,他就是一个好官,自古忠孝两全难,也只有陛下能够给予其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