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番外一(第3/4页)

朝廷花钱购买当地的马匹、药材、盐。

虽然商人才刚刚接手,还没有生产出货物,但没有关系,朝廷直接先打钱,你们赶紧雇人生产。

商人们事先就知道,他们才敢这么干,只要我们拿下这些资源,这钱马上到位,产多少可以卖多少,价钱还不低。

死赚。

同时,蔡卞抵达兴庆府后,立刻颁布几条临时法。

其一,保护牧场法。打着保护当地风俗的名义,确定不能将牧场变为耕地,违者要罚以重金。其中还涉及到,牧场赈济法,也就是当牧场受灾,官府会给予赈济。

毕竟牧民的抗风险能力是不如农夫的。

其二,盐税法。盐池是卖给了商人,但是在售盐这个环节,朝廷必须要控制,以免冲击到解盐。

怎么去控制,就是通过盐税,你要卖去解州,我征你百分之两百的税,但你要卖去许州等地,那我只征你百分之五的税,甚至于有些地方只征百分之一。

其三,就是最低日薪法,规定雇员最低日薪不能低于三十文钱,汴京是一百文,但这里肯定不能跟汴京比。

为什么是日薪,而不是月薪,就是确保只要干一天活,都必须算钱,免得以后扯皮。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

回报就是通过商人建议的契约法、赎铜法、免役法、作坊法。

商人也怕西夏旧贵族找他们麻烦,必须要有契约法,保障契约两端是平等关系。

而赎铜法则是保障商人在许多罪行上面,都可以花钱恕罪,而不用接受体罚。这些主要都是针对苔刑,以及部分的徒刑。

免役法,这跟王安石的免役法是两回事,不但商人免徭役,还免兵役,确保官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征召商人入伍。

作坊法,就是允许商人自由建设作坊,但这只是针对贵族特权,商人还是不能将作坊建在牧场和耕地上面,其实这土地属性是写入基本法的,本来就不能轻易更改,而牧场保护法,更是确保牧场就不能改,但也就仅此而已,没有其他限制,商人可以就商铺建在贵族府邸门前,建在街边,而这些以前可都是不准的。

这些法案,也一一被通过。

并且,朝廷还宣布免除当地三年税收,但是酒税和盐税除外,名义是说为了合理分配粮食和盐,这些百姓所需物资。

实际上则是慢慢让西夏百姓习惯于税务司的存在。

不过对于宋朝廷而言,不让朝廷年年往里面倒贴就行。

而商人们终于感受到了权力的快感,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商人前来西夏做买卖。

商人就必须雇人,这又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生计。

而其中盐工和牧民是非常吃香的,因为这些是最赚钱的买卖,他们的工钱都达到汴京最低日薪的标准。

而在这期间,王韶则是与曹评着手解决民间的武装力量,因为最初进入边境的,全都是商人雇佣的民兵,这些人该如何安排?

其实方法也非常简单,就是让他们编入皇家警察,另一部分则由事业署吸纳,主要就是运输集团。

……

立法会。

“这些商人真是狡诈无耻。”

司马光看到熙河传来的法案,当即怒了,“他们一方面强调契约平等,但另一方面则是给自己设立许多特权,虽说也不至于招他们商人去当兵,但他们这么做,就是显得很是无耻。”

张斐小声嘀咕道:“文人不也一样吗。”

此话一出,富弼、司马光、赵抃等司法大佬们,默默转头看向他。

屋内立刻是一片死寂。

张斐也反应过来了,讪讪道:“抱歉!抱歉!各位都知道,我就是一个直肠子。”

司马光哼道:“我可是今日才知道,你是一个直肠子。”

说罢,他便坐了回去。

再也不做声了,那老脸还微微泛红。

他说得是事实啊!

张斐又赶紧出声安慰道:“其实商人要的不是特权,而是保障自己的权益。”

富弼好奇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正如司马学士方才所言,朝廷不至于让商人去当兵,去徭役,为什么商人会在乎这些,很简单,商人有钱,如果不这么规定的话,官府有机会,一定会以此为由征召他们去服役,其实就是变相的对他们敲诈勒索。

虽然也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特权,但是在战乱之时,我们其实更需要商人去生产,而不是让他们去当兵,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

富弼稍稍点头,道:“言之有理啊!”

……

在西夏那边渐渐平稳落地,这灭辽计划,立刻提上议程。

毕竟收复燕云十六州,对于宋朝,这是莫大的丰功伟绩,虽然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但赵顼也都有些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