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飞龙在天(第2/6页)

今儿是放假吗?

那老师坐在这里干嘛?

那几个老师一看皇帝来了,吓得人都快没了,赶紧过来行礼。

王安石很是纳闷地问道:“怎么没有个学生,我记得去年年末来此,尚有百余个学生?”

那院长道:“回王相公的话,那些学生全都被招走了,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下一批学生进来。”

司马光听着好奇,“按理来说,这边毕业,才有新生入学,既然下半年才有新生到来,也应该是下半年毕业。”

那院长道:“甚至有学生才读了一年书,就被招走了。”

赵顼好奇道:“这是为何?”

那院长忙道:“回陛下的话,这主要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急缺会识数认字的人手,尤其算术方面,别说学生,甚至有些算术老师都跑去解库铺干活了。”

司马光皱眉道:“那如何能行,学生未有成才,就送出去,将来也难更上一层楼啊!”

那院长道:“这我们也没有办法,读书是要钱的,他们也想早点出去干活,为家挣钱。至于那些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全都在河西的学院,那边的学生可都有商人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他们就不急着出门干活。”

文彦博问道:“就只有算学学生是这样么?儒家学生呢?”

那院长眨了眨眼,“现在……现在是这样的,儒学是放在下面的启蒙学和国子监,我们这些学院都不教儒学。”

“这是为何?”文彦博质问道。

那院长被吓得有些不敢开口。

王安石道:“文公勿恼,原本是教儒学的,但如今的学生多半家里都没啥钱,他们读书是为生计,教儒学,这一时半会找不到活干,而算学、律学,医学可以更好找到生计,关键他们也没有钱读太久的书。

故此我才做此调整,启蒙学是儒学为主,先竖立学生的道德品行,中间则以算学、律学、医学等学问为主,上面的国子监,是由国家出钱的,而是为朝廷培养人才,就再以儒学为主。”

赵顼笑着点点头道:“这也不错,到底朝廷能够招收的人才有限,以往就有很多读书人没有生计,朕对此也是非常忧心啊。”

文彦博他们这些大儒,纵有不爽,也只能点头称是。

学儒学就要当官,可朝廷刚刚瘦身完,又要将人给招进去,很快又会形成冗官之祸。

但也不得不说,这一批毕业生,是最为幸福的,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毕业即就业,中间不会存在一丝空隙的,甚至提前毕业。

当然,他们也为整个工商业注入活力。

……

今日张斐并没有随行,而是在立法会与富弼、赵抃他们商量基本法和一些案例的事宜,如今政法分离,不管是农业,还是教育,那都属于行政方面,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守住最后的底线。

“的确!”

富弼点点头道:“祖宗之法主要涉及到官员拟定政策,对于百姓而言,更为熟知的法制之法,他们甚至不懂得何谓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却法制之法的理念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要不在基本法里面,将法制之法的理念,放在祖宗之法之下。”

赵抃点点头道:“理应如此,若不将法制之法的理念,列为基本法的纲领,边州庭长在判决时候,可能会缺乏依据。在此之前,我们判案时,都是引用大庭长的判例,再引用其中法制之法来进行判决的。”

说罢,二人又看向张斐。

张斐笑道:“我当然是赞成的,只是我该怎么说,才能够表现的更加谦逊。”

“哈哈……!”

商量完基本法的一些事宜后,几人又来到院外晒着太阳,品着香茗。

“富公,大庭长,你们可有看前两日的报刊?”赵抃突然问道。

富弼皱眉道:“你说得可是遗产争夺一案?”

张斐好奇道:“我怎么不知道此事?”

赵抃道:“是封丘县一个叫李变的人,此人从封丘县一直告到京城来,言之凿凿,并且还花钱在报纸在刊登,说他的遗产被他大哥占去大部分,利用报刊来伸冤,也算是开了先例。”

张斐更好好奇道:“是因为皇庭拒绝接受他的起诉,还是说输了不服气?”

赵抃抚须道:“皇庭是拒绝了他的起诉,因为他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所言,而根据民事法规定,谁起诉,谁举证。”

富弼道:“但是根据李变的文章所言,他一直在帮家里处理买卖上的事务,而他大哥则是处理农田方面的事务。只因他爹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外面跑买卖,等回到家,就只得到一些田地,但是他认为,他爹爹应该是将田地留给他大哥,将买卖留给他,可是他爹并没有立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