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蓦然回首(第4/5页)

赵顼道:“关于河北民力的问题,吕惠卿最近上了一道奏章,他认为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治理,水患得到缓解,但还是有发生水患的可能性。

而水患对农田伤害最大,但作坊是可以很好的规避水患,他建议多在河北建立军器监,用于生产武器,同时也用于以工代赈,帮助河北百姓恢复民力。

并且他还亲自编修了一本书,专门规范武器的生产。”

张斐点头道:“这倒是可行,反正也要生产火器,而且我们还可以围绕着火炮修建防御工事。”

说到这里,他又想到什么,“对了,根据粮食署那边的统计,今年从江淮来的粮食,包括商人运送来的,较之往年,至少增加三十万石,同时京畿地的禁军这些年又减少近十万,其中一部分,都已经转为皇家警察去往各地,且损耗减少许多,此消彼长,我认为也可以跟西北一样,减少河北粮食对京城的供给,将粮食存储到关键的要塞里面,用于防范。”

……

与张斐合计过后,赵顼又与宰相们开会商议此事,表面上,还是要求沈括要据理以争,不能领土上面,进行妥协。

同时,做出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将范纯仁、苏轼都调去河北担任检察长,目前河北不缺庭长,就缺检察长,而且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检察长的作用其实是要大于庭长的。

因为检察长是可以主动出击的,这对于河北的权贵,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今他们可不敢再去挑战公检法的权威。

没有别的原因,这河北摇身一变,已经成为全国皇家警察最多的地区。

又调派章惇前往河北接替吕惠卿,担任转运使,负责河北财政。

在财政方面,赵顼还是更依赖革新派,而在司法方面,基本上就是以保守派为主。

又从西北调大将刘昌祚,担任雄州观察使,团练使。

并且再从财政中,拨出五十万贯,继续维持对河北的以工代赈,但这回是以修建军器监和防御工事为主。

同时下令,针对河北粮食入京,削减一半。

其目的就是要加强河北的防御,不管是民力,还是军事。

这些政策,也都得到宰相们的一致认同。

关键还是朝廷有钱了。

而且今年财政税入,还在维持着高度增长,这令朝中大臣都是倍感惊喜,这还能继续涨吗?

去年税入,江淮地区的财政,就已经翻了一番。

只要税务司某一个地区全面展开工作,税入肯定是翻番,就看翻几番,原因很简单,大地主都得交足额税,要不翻番的话,那才叫怪事。

但今年江淮财政收入又增加三成,这可就令人很是惊讶。

这钱都是从哪里来的?

经过三司的统计和分析,其主要增长来源有两点,其一,就是商税增长,因为江南土地得天独厚,在之前那种恶劣的吏政中,只要风调雨顺,这江南百姓还能有所余,如今就更不用说。

既然有所余,就可以拿去交易,这无疑刺激了商税增长。

同时海运带来了财富也在增加,宋朝本就积极鼓励航海,因为当初陆上与西域不同,而如今更是吏治清明,出海的商人就更多。

这部分财政,其实主要增长点是在福广地区,但是市场在江南和东京,更多的货物运送到江南来,也刺激到江南商业。

其二,也是主要收入增长来源,就是那些大量隐户显身。

以前很多隐匿户籍的百姓,尤其是江淮地区,因为当地是徭役重灾区,王安石的变法,主要灵感来自于江南,要是那边赋役不重的话,他不可能搞什么免役法。

但如今税务司是看田收税,虽然去年税务司忙着对付那些大地主,就没有查这些隐户。

但是皇家警察对户籍查得很严,尤其是在交易市场,隐户也面临很多困难,光立契这一项就很难,同时朝廷在不断地免除徭役,隐户变得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导致大量隐户显身,人口骤增,税肯定也得到增长。

针对这一情况,户部决定,明年重新设计全新户籍,且全都采用全新的纸张和印刷术。一来,也算是一次户籍普查,同时给予那些隐户一个台阶下,就是暗示大家,以前的账,既往不咎,我们重新开始算。

二来,要便与携带和使用,目前在公检法地区,干什么都离不开户籍。

与此同时,税币地区的商业税也在迅猛增长,尤其是京畿地。

而这部分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大地主加入商业。

以前大家都是守财奴,守的是田地,是金银铜,但如今大家都改用税币,再加上仓库税,导致许多大地主依靠卖粮食,赚得不少钱,但那都是税币,他们就丧失守财的动力,他们对纸币可没有什么癖好,于是许多大地主,也跑出来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