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根本停不下来(第3/4页)

富弼点点头。

这说曹操,曹操到。

官员突然来通报,大庭长求见。

三人均感十分诧异。

不一会儿,就见张斐走了进来。

“文公和司马学士也在,张三……!”

“免了!”

文彦博一抬手,“老夫可承受不起啊!若是大庭长有需要,老夫与司马尚书可以先回避。”

“不敢,不敢。”

张斐道:“正好二位都在,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商量。”

又有什么事?司马光听得头都是大的,你就不能歇会吗?

富弼也觉非常好奇,道:“大庭长请坐。”

“多谢。”

待张斐坐下之后,富弼非常客气地问道:“不知大庭长造访立法会,是有何事?”

张斐道:“还是因为熙州一事,我在巡察熙州时,不仅仅是吕庭长他们,就连王宣抚使也向我提及过,就是关于熙州百姓身份的问题。”

“身份?”

“对。”

张斐道:“他们现在拿得是熙州临时户籍,就还不是我大宋户籍,如果他们要进入中原,就还得去警署申请迁徙。这种情况,导致皇庭在审理一些案件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

司马光突然道:“熙州不是有很多吐蕃族、党项族吗?”

张斐点点头道:“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当地的户籍变得非常麻烦,如果熙州是封闭的,就没有必要发临时户籍,但是熙州完全是对外开放的。”

富弼微微皱眉,又看了眼文彦博、司马光,见他们也是面露难色,这熙州从某种意义上是打破了榷场制,这外来人太多,户籍确实不太好操作。

“不知大庭长有何看法?”富弼问道。

张斐道:“我是这么考虑的,正好王宣抚使打算在当地征收住税,目前拥有临时户籍的,可全部换成我大宋户籍。

而未拥有临时户籍的,只要连续在熙州居住五年,并且缴纳五年的住税,亦或者立下战功,便给予我大宋户籍。”

“这不行。”

文彦博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只是乐于在熙州做买卖,而并不是忠于我大宋,而且,你能保证那里面就没有敌国的细作吗?”

司马光也点点头道:“当年唐太宗就犯过这错误,将胡人引入中原,结果酿成大祸,我们可不能再犯这种错误。”

他们在这种事上面是更加保守。

张斐道:“熙州一定有很多细作,这一点王宣抚使自己也承认,但是我与安全司的负责人谈过,他们是有把握,将这些细作都给揪出来,哪怕他们已经获得我大宋户籍。”

富弼稍稍点头。

税务司的强大,使得他们都不敢质疑这一点,现在确实能够做到精准打击。

张斐又道:“至于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文公、司马学士去过熙州,就不会这么说,因为他们待在熙州,不完全是出于生计考虑,更多是对公检法的认同,否则的话,他们可以加入西夏或者唃厮啰,而不会协助我军,与唃厮啰作战。而且,如果不给他们身份,他们反而不会忠心于我大宋。

而我们又不能从中原迁徙农夫过去,因为那边并没有太多肥沃的土地,而且现有的土地也都已经被人占了,我们需要依靠他们去防卫熙河地区,如果没有身份,他们又以什么理由去保护熙州。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吐蕃族、党项族加入了皇家警察。”

富弼兀自是思忖不语。

这确实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文彦博却道:“如果我们不答应这么做,大庭长会怎么办?”

张斐道:“不瞒文公,这事其实已经变得非常迫切,到时一定会有人针对此事上诉,也一定会闹到最高皇庭来,而如这种事,我当然会征求诸位的建议,也会以诸位的建议为主。”

言下之意,虽然户籍一事,是属于国家政策,但如果有人上诉到皇庭,那我就能够干预,到时还得在朝中引发讨论,就不如咱们现在商量清楚。

文彦博却觉得这话里带刺,道:“大庭长可是在暗示,关于西夏商人一事,我们未有与你商量。”

“当然不是。”

张斐赶忙否认,但旋即又道:“但我认为,我们之间应该多多商量,也能够避免误会。”

“大庭长言之有理。”

富弼点点头道:“但这兹事体大,我们还得慎重考虑考虑,到时还得禀报官家。”

张斐点点头道:“我今日也只是来跟诸位商量此事的。”

这张斐走后,富弼道:“或许我们猜得不错,关于西夏商人一事,并非那么简单啊。”

司马光担忧道:“那可怎么办?”

富弼叹道:“在临时法中,并没有明确的条例规定,如果真的闹到最高皇庭去,即便张三跟我们商量,也都将会迫使朝廷对此立法,如果真到那一步,那我们其实并无太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