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4/4页)

这无疑就减轻了西夏在北线的压力,让他们可以抽调出部分兵马,去南下阻止我朝在熙河的拓边。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想先拖着此事,极有可能是想先观察我国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因为辽国是绝不愿意看到我们消灭西夏的。

那么,一旦我们真的出兵,并且局势对西夏非常不利,那他们便可以此边界为由出兵河东,如此一来,就能够在不彻底破坏两国盟约的情况,迫使我国从西夏退兵。”

到底宋辽有盟约的,而且盟约中,还包括岁币,辽国若要出兵,得找一个借口。

有此争议在,辽国就可以做到不宣而战,正如那萧素所言,他可以出兵,驱逐这里的宋人,因为从之前的举动来看,辽国并不想与宋朝开战,但辽国肯定更不愿意见到宋朝消灭西夏。

制造出这个争议,辽国就可以很好的在这里左右局势。

因为刚好这里是西夏、宋、辽三国的交界点。如果宋在于西夏交战,辽国从这里出兵,那宋朝的压力将会非常大。

张斐点点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他们应该就是这个打算。那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吕大忠思忖半响,又是无奈地叹道:“如果他们成心要拖下去,除非我们无条件答应他们的要求,否则的话,也只能慢慢与他们周旋。”

张斐点头道:“你与我想得一样,那就慢慢与他们周旋吧。”

这心里可真是乐开花,因为这结果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因为他也是要拖,为国内发展争取到足够的时日,但是没有想到,辽国也想要借此拖着大宋。

就当下的局势来看,辽国这么打算,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如果他们能够在这里插一竿子,必然是会令宋朝感到非常难受。

而他们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因为他们认定王安石变法,就是在筹备对西夏作战。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这个判定其实是非常准确的。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结果就是出兵西夏,没有其它的,不然的话,他没有理由想那么多办法去为国敛财,他又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他为国家赚那么多钱,总不能是给官员花得吧。

王安石还没有伟大到这种地步。

就是要打仗。

这一点辽国是看得非常准确。

但是辽人忽略了一点,就是公检法改革。

可能也不是忽略,他们可能根本就不懂这东西,不就是一个法律,还能有什么。

宋朝严明司法,对辽国没有丝毫威胁,相比起来,王安石变法,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真真切切威胁。

你富国强兵,我肯定就是受害者。

……

过得两日,两边使团再度会面大黄平,张斐还装模作样的去尽最后的努力,说服他们接受大宋这边的方案,但是萧素他们的态度坚决,就是要以分水岭来划分。

最终,张斐也没有答应这个划分法,只是表示双方先派一些专业人士去做实地考察,每一寸土地都要考察清楚,弄明白双方意图。

而且这还只是仅限于口头上,双方是没有签订任何约定,也没有口头承诺什么东西。

萧素也没有强迫张斐要签订什么约定,不过他倒是提到一点,就是在未解决争议前,要维持现状,这潜在意思,就是你们不能在这里修建更多防御工事。

这意思是再明显不过,就是要确保,往后辽国真要从这里出兵的话,不会面对太多的防御工事。

可见吕大忠猜测的是一点没错。

张斐口头上表示答应,但是前提,不会再有辽人越界,否则的话,他们还是会修建防御工事。

萧素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我真要出兵,你再修,那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