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帝王之术(第4/5页)

说到这里,他环视众人一眼,问道:“各位难道就没有做出过类似的判决和指控吗?”

赵抃他们都没有做声。

事实确实如此,以前这种情况,那就是包拯来审,也会将薛向给算进来的。

文彦博又接着说道:“更是从未有人将责任推卸给御史台,因为朝廷分配给每路的御史,也才两三个而已,这哪里监察的过来。”

王安石心里非常清楚,要承担责任,也只是行政处罚,最多也就是贬职而已,可御史台判得是违法,承担的是刑事责任,这能是一回事吗?

但他也不敢这么说,因为他要确保薛向出任三司使,怎还能降级,这显然是文彦博的圈套,于是道:“但问题是现在有了公检法。之前我对公检法很多判决结果,也都感到不满,但我依旧服从公检法的判决,不是因为我畏惧公检法,而是因为公检法是以公平公正服人。”

这也是一句大实话。

文彦博立刻避重就轻道:“问题就不在于此,御史台的判决也是公平公正的,而御史台之所以判薛向有罪,是在于一直以来,皆是如此审判的。

此外,当薛向提出异议时,御史台也有让检察院将此案移交给御史台,是检察院不愿意移交,此非御史台的过错,而是公检法制造矛盾,妄图削弱御史台的权威。”

这姜还是老的辣,即便是在如此状况下,文彦博依旧不落下风,这是赵抃没有想到的。

确实也是如此。

御史台当初的确表示,你要有申诉,我们也让你申诉,但你们拒绝移交案件,就不能指责这是我们的过错。

恰恰相反,是你们公检法不守规矩。

王安石冷笑道:“这可不能怪薛向,任谁都会选择一个更为公平的审理制度,我相信天下人都会认为,公检法的审判制度,是要比御史台更为公平公正的。”

文彦博道:“要论公平公正,首先就应该做到遵守朝廷法度,御史台与大理寺是平级的,而公检法是在大理寺之下,那么检察院就无权重审御史台判决的案子。”

王安石道:“关于这一点,我早就说过,公检法也对此解释过,这是两件案子。”

“行了!”

赵顼突然开口打断他们的争论,“二位所言,是各有道理,但是朕的垂拱殿可不是用来分出胜负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关于御史台的判决,朕是看过的,也表示认同,同时朕也去到皇庭观看了那场审理,也是非常公正的,在朕看来,你们双方都没有错。

御史台的判决并无任何过错,但是薛向也拿出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至于御史台和检察院,双方都在履行自己的职权,御史台监察到有官员非法赋敛,当然是得管,同时检察院在得到确凿证据,上诉皇庭,也是按规矩办事,其中并无过错,也没有什么可争的。”

赵抃、曾公亮、陈升之、司马光立刻站出来,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他们可不愿意让这事进入一个死胡同。

王安石、文彦博虽都有些不情愿,但此时只能躬身道:“陛下圣明。”

赵顼看着面前老臣子,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之色,“此事就这么定了。”

言罢,他便起身离开了。

然而,关于这个结果,双方心里都是五味杂陈。

对于革新派而言,虽然保住了薛向,但是并没有推翻御史台对新政的控诉,还是有些官员因此受罚。

这是新政执行以来第一次遇到。

而保守派更觉窝囊,唾手可得的胜利,就这么没了,关键这罪魁祸首就是他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公检法。

并且,他们认为这就是司马光优柔寡断导致的,审刑院唯一可以拿捏公检法的,但司马光就是不愿意向公检法施压。

如今此案尘埃落定,他们中不少官员都认为司马光该为此次失利负责。

审刑院。

“怎么?在你们看来,公检法只是你们打造出来的一把刀,一把杀人的凶器?”

颓废多日的司马光,目光突然变得凌厉起来,一目扫视过去,“我还以为你们认同公检法,是因为公检法的公平公正?”

“司马相公认为公检法此番审判,公平公正吗?”

“当然公平,事实就是御史台并未真正掌控薛向违法的确凿证据,这才让薛向有机可乘,而公检法只是根据具体证据进行起诉,这与以前并无任何差别。”

说到这里,司马光突然话锋一转,“虽然薛向无罪,但不代表均输法就没有问题。根据此次起诉来看,均输法不但伤及部分百姓的利益,同时还伤及各地商人的利益,这与我们之前预测一样,均输法的目的就是为国敛财,这一定会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