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空城计(第3/5页)

陈天富哼道:“那是熙河皇庭,跟咱们京兆府有什么关系?”

蔡卞解释道:“主要是因为熙河皇庭是引用当初京城关于一起走私盐的判例,这盐是百姓生命所需,若长期吃不到盐,身体将会出现病情,甚至死亡,如果是在这种情况下,这盐就是药,不应做私盐处理,而如今京兆府也存在缺盐的情况,我们也决定引用此判例。”

“这是哪来的判例,我怎没有听过?”一个盐商十分不满道。

一旁的蔡京突然道:“这个判例,正是出自大庭长之手,其目的就是防止某些心怀歹心的盐商,或者徇私枉法的官员炒卖盐价,盘剥百姓。”

苏辙、蔡卞皆是点点头。

陈天富一听大庭长的名号,嘴角稍稍抽搐了下,就是这个臭小子,弄得我们这些富豪是民不聊生,道:“京兆府缺盐,可不是我们盐商造成的。”

苏辙本就打算追究他们的责任,于是道:“不管是谁造成的,对于我们公检法而言,百姓永远都将有购盐救命的权力,此属于百姓的正当权益。”

陈天富又道:“真不知道谁有能这么大的能耐,能够从西夏走私这么多盐,长此下去,咱们解盐怎么卖?”

其实就是在暗示军方,以前军方也经常走私私盐。

苏辙道:“此事熙河那边一定会严查的,而且熙州检察长也已经上书朝廷,说明此事,但在结果未出之后,我们暂时也做不了太多。”

陈天富只能悻悻而归。

对于他们这些盐商而言,其实还不算太疼,到底这盐想要卖出去,并非难事,只是价钱可能不高,赚的不多,最疼的就是那群还待在河中府的钞商。

可真是要了亲命啊!

根据这份盐债契约,到期时,其实可以要钱,也可以选择要盐,正是因为有这种诱惑,大家才会积极去买,但是要提前三个月在提举常平仓报备,因为这是一百万贯的盐债,无论是盐,还是钱,官府都得准备很久,必须提前抉择,这是合情合理,也是写入契约中。

如今就只剩下不到一个月,钞商们早就报备完,全都是填写要盐,目的就是要锁死今年要出售的解盐。

这直接导致他们手中的盐债就是盐,已经不可能变成钱,可如今外面这情况,他们将盐拿到手里,那不就是烫手山芋么?

因为没有盐商们敢在现在买盐了,如今盐债瞬间跌破原价。

已经习惯于打官司的钞商们,赶紧请大珥笔李敏去检察院发起诉讼。

但是……!

“告不了!”

李敏很是遗憾地摇摇头,向段朝北等一干钞商说道。

段朝北惊讶道:“为何告不了?”

李敏道:“因为……因为那些私盐未有进入河中府,目前根据警署所查,河中府里面存在的私盐是极少量,而且都是一些大富人家托人去京兆府那边买的。”

郑敖平纳闷道:“为何这私盐不进河中府?”

李敏道:“我听说熙河皇庭之所以赦免这一批私盐,一来是因为那边刚刚收复,边防有所疏忽,也在情理之中。二来就是引用当初京城那个私盐官司的案例,在百姓购买不到盐的情况下,私盐将被视作药物。

但是河中府百姓一直都能够买到少量的盐,这个判例并不适用于河中府,因此那些盐贩都不敢进入河中府。”

段朝北听得差点吐血,不禁纳闷道:“这些私盐贩何时变得这么厉害?”

李敏道:“据说他们也请了珥笔,专门研究此事。”

段朝北眼巴巴地看着李敏,“那……那怎么办?”

李敏道:“目前尚不知道到底流入多少青盐,而所有盐商都在抢购这种青盐,如果你们将盐债换成盐的话,这一时半会肯定是卖不出去,我建议你们去提举常平司再续三年的盐债。”

段朝北他们面面相觑,是心有不甘啊!

这尼玛……!

但他们却没有怀疑,这里面有猫腻,因为熙河开边,只是一个意外,确实有可能导致私盐涌入。

而当这些大钞商紧张之际,那元绛、蔡延庆当然是长松一口气,这空城计唱得可真是要了亲命啊!

心里顺便将张斐骂了个半死,将死之际,你才出招,我们的心理素质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坚强啊!

“看来我们之前料想的并没有错,还是从西夏走私廉价私盐,来填补这个窟窿。”

元绛是心有余悸地说道。

蔡延庆道:“但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如今咱们应该当做那些盐商不会来兑换盐,也就是咱们手中将握有大量的盐,现在应该是我们紧张的时候。”

元绛点点头道:“言之有理,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

蔡延庆思忖半响,道:“我们应该立刻下令警署全面清查境内的私盐,同时要求皇庭下令一旦抓住贩卖私盐者,严惩不贷,还有与京兆府那边交涉,要求他们也清查私盐,不然的话,我们这解盐怎么卖?哦,还要上书朝廷,总之,不能让他们看出来,我们手里是没有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