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个也别想逃(第3/5页)

而我之前并没有跟检察院方面商量过,是当时对方珥笔先找上门来,在商量过程中,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我与苏检察长才都想到这一点。”

“姑且信你一回。”元绛审视一番张斐,见他不像似在说谎,而且他也知道苏辙的为人,又问道:“那你有没有解决之法?”

张斐反问道:“元学士对此有何看法?”

元绛捋了捋胡须,“不瞒你说,关于此事,我与蔡知府昨夜是商量了一晚上,既然是要配合税务司收税,那么就只能进一步开放,让更多人拥有酿酒权,否则的话,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官府主要是掌控大部分酒曲的酿造,酿酒户必须从官府购买酒曲去酿酒,如果私自酿造酒曲,那就是属于私酒。

可是,乡户怎么买得起官府的酒曲。

为了应对这一点,官府又通过扑买的方式,给予一些大酒楼酿造酒曲的权力,利用商人的手段,去弥补这一点,但河中府也就五家酒楼有酿造酒曲的权力,全都是垄断性质的,因为想要买下这个酿造酒曲权力,可也得花不少钱,一般都是好几家凑钱去买,周边乡户是买得起,但是稍微远一点的,还得算上运输费,这成本太高了,他们同样也买不起。

毕竟这不是一个城市化的时代,百姓是非常分散的。

官府通常也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在是缺钱了,再去抓这些人,敲诈一笔。

但现在不一样,公检法已经竖起法治大旗,对于这种违法行为,你就不能视而不见。

唯有完善这方面的制度,要么就让大酒户去乡里贩卖酒曲,但太远的话,大酒户也吃亏,也不愿意这么干,那么第二个办法就是允许乡户酿酒,然后从这里面收税,因为税务司的存在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张斐点点头道:“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元绛又是忐忑不安道:“但酒税可是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这是不可轻举妄动的,这要是放开的话,税务司确定能将这钱收上来吗?”

北宋好酒成风,这里面也有官府的功劳,喝酒的人越多,财政收入就越高,这酒税乃是财政的关键收入,甚至可以说,不亚于农税,农税虽然多,但付出成本也高。

其实放开也不是不行,但你有把握将这钱都给收上来吗?

不管你怎么改,至少要保证这方面收入是不能减少的。

张斐点点头道:“我认为可以,原因正如元学士所言,这酒税至关重要,下面还有着巨大的利润,税务司肯定会时时刻刻盯着的。”

元绛点点头,又问道:“那你对此有何想法,应该如何去改?”

张斐道:“我认为还是得根据王学士的新政去改。”

“此话怎讲?”元绛忙问道。

这他倒是没有想到过,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中,暂时并没有涉及到这方面。

张斐道:“利用提举常平司,直接下场做酿酒买卖。”

元绛道:“现在朝廷也有在做酿酒买卖。”

“不!”

张斐摇摇头道:“我的意思是,基于彻底放开的情况,朝廷下场做这酿酒买卖。”

元绛皱眉道:“这我不是很理解。”

张斐道:“朝廷可以选择跟市面酿造酒曲最好的几家合作,通过河中府解库铺入股他们的酒坊。然后,彻底放开酿造酒曲、酿酒酒,还要放开区域卖酒,让商人们依靠实力去赚钱。

不过为了确保官府的控制,官府可设酿酒售卖资格证,如果想要对外出贩酒,就必须要有获得此证。如果有此证,官府就将会对此担保,那么评估的条件,也就是非常简单,首先,确定说多少炉灶,如果只有一灶,那就是属于个人酿酒,不属于商业行为,然后确定多少灶以上是属于商业酿酒,同时还有酒的好坏,味道稳定性,以此来控制酒市。

这也为乡户酿酒,提供法律依据,是否是贩卖私酒,可以以灶台来评估,如果他只有一个灶台,即便他贩卖酒,也不属于私酒,这点钱对于财政是不会有影响的。”

元绛道:“这么一来,你确定朝廷所得会更多吗?”

“确定。”

张斐点点头道:“首先,这么做的话,大家就是凭借实力来争夺市场,那么与朝廷合作的几家酒坊,是绝对能够吃下大部分酒市,这里朝廷就得赚一笔走。

同时,他们还得交税,当然,官府也要交税,这里又赚一笔,如今由于朝廷划分区域,避免竞争,导致酒市比较萎靡,反而私酒比较活跃,一旦放开,必然是刺激酒市,根据新税法,产生的税入只会更多。”

元绛稍稍点头,“但是税务司能查得过来吗?”

张斐笑道:“只要有奖金刺激,一定能够查得到证据的,而且会更加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