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3/4页)

吕公孺已经预见到这种情况,他此番赶来河中府,就是来考察公检法的,准备让公检法去京兆府。

但他并不知道的是,这里面也有张斐一份功劳,就是张斐暗中派人去怂恿京兆府的百姓。

你请我呀!你不请我,我怎么去,又拿热脸去贴你们的冷屁股?张斐面露为难之色,问道:“那依吕知府的意思,这事该怎么办?”

吕公孺道:“明年!明年公检法必须去京兆府。”

“明年?”

张斐凝眉沉思着,心道,这吕家可真是没有一个糊涂人啊!道:“我尽量。毕竟我身边没有多少人。”

吕公孺微微笑道:“什么时候去,当然是以大庭长为主,本官也已经向大庭长说明这些问题,如果以后出问题,大庭长也得为此负责啊!”

高!张斐偷偷伸出一根中指,“行,明年。但也得下半年。”

吕公孺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为什么选明年,很简单,就看今年河中府的税收,如果税收上去了,那京兆府的官员,是再也没有理由拒绝公检法。

如果不行的话,张斐想去也去不了。

而张斐的打算非常简单,就是不破不立,他不可能去京兆府再打一遍,这谁受得了,他先暗中去鼓动百姓,给当地官府制造困难,逼迫他们接受公检法。

所以他还是有些犹豫,治大国如烹小鲜,这火候不够啊!

……

转运司。

“蔡知府,你急着找我,是发生了什么事?”

元绛很是紧张地看着蔡延庆。

如今可是关键时刻,别出乱子啊!

蔡延庆道:“元学士,你老实说,韩寺事到底多久才能到。”

元绛愣了下,“你问这个作甚?”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盼着韩寺事早点来。”蔡延庆道。

“为何?”

元绛惊诧道。

蔡延庆小声道:“我方才听说,乡里许多大地主打算反悔,不打算以一分五的利息借贷。”

“是吗?”

元绛眉角一扬,问道:“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蔡延庆道:“因为他们认为官府之前只是虚晃一枪,让他们低息借贷给农夫,稳定住乡村,官府则是将更多的钱寄给利息更高的商人、富户,再加上目前借贷的商人、富户与日增多,故此他们不愿意低息借贷。”

元绛皱眉道:“可是那些乡绅会容许他们胡来吗?”

蔡延庆道:“他们只是约定利息不超过一分五,但他们可以选择不借,这并不违反约定,如今很多大地主也是将更多的钱投入到自己的商铺。”

“我就知道。”

元绛一拍桌子,激动地站起身来,“他们不会真的低息借贷,好啊,好啊!”

蔡延庆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元绛神色一变,道:“蔡知府有何看法?”

蔡延庆道:“目前大家都在歌颂公检法,我觉得这是咱们官府赢得民心的一个好机会。”

“蔡知府与我想得一样。”

元绛又坐下来,低声道:“不瞒蔡知府,不仅仅是河中府的人这么认为,朝中许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风光全让公检法给抢走了,我就是在等这一刻,一旦他们内部不和,我们就趁虚而入。”

蔡延庆道:“但是真正需要借贷的,多半都是贫农,他们也不一定还得起,元学士对此可有准备?”

元绛道:“我是这么打算的,不直接借钱,而是给他们找生计,我们不是要兴修水利,就专门选在这青黄不接时,去修水利,官府能省些钱,百姓也能得到一些生计,不至于去借高利贷。”

蔡延庆道:“但是这几月都是农活最为忙碌之时,如果让他们去修水利,这农活又怎么办?”

元绛一怔,不禁眉头紧锁,“这我倒是没有想到”

说着,他又向蔡延庆问道:“蔡知府有何妙策?”

蔡延庆道:“我以为既可以帮他们找生计,也可以借钱给他们,这农活的多少,是在于自家农田的多少,农田多一点,那咱们就借钱给他们,虽然提举常平司将钱都投到马家解库铺去了,但我们可以借盐钞给他们,让他们拿着盐钞去买自己所需,如此一来,就可以让更多人习惯于用盐钞。而那农田少的农户,就可以帮他们找生计。”

他虽然一直非常低调,但他也只是避免卷入双方的斗争中,而对于河中府变化,他可是一直关注,也在研究。

“此策甚妙。”

元绛呵呵道:“就这么干。咱们官府被公检法打压了一整年,也该露个脸了。”

蔡延庆笑道:“这不是你心甘情愿的么。”

元绛心虚地瞟了眼门外,低声道:“我心甘情愿,是因为要借公检法为新政打下基础,但最终百姓看到的,还是那富丽堂皇的屋檐,这一笔买卖其实咱不亏,只不过是先抑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