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法之争(八)(第3/4页)

“呈上。”

张斐看过之后,稍稍点了下头,又道:“范先生可继续询问。”

“是。”

范镇又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陆晓生点点头,道:“还有就是,虽然目前各乡村是高利贷泛滥,但多半都是集中青黄不接和天灾之时,平时乡里放贷,其实也就是一分五到两分,约定这个利息,我觉得大家都还是能接受的。”

范镇问道:“平时乡里放贷,就只有一分五和两分?”

陆晓生点点头道:“一分五和两分也能得不少钱,你若不借,自有别人会借。而在天灾之时,借钱的人变多了,一些大地主就会坐地起价,趁火打劫。”

其实民间交易,不管是借钱,还是交易,都还是会遵循一个市场规则,平时百姓缺点钱,但又不是那种救命钱,这一分五息,到处都是。

不可能说,我借个应个小急,去借百分之两百的利息。

而富户也是图钱,所以他也知道,平时利息太高,百姓也不会来借。

百姓和地主之间还是有一个博弈的,只是说如果遇到天灾,那普通百姓就完全没有应对能力,这才给了那些地主可趁之机。

导致高利贷泛滥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地主穷凶极恶,而是百姓抗风险能力太差,国家又没有太多救助政策,这才给高利贷创造出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

范镇问道:“所以陆先生定此利息,并非是为了破坏青苗法。”

陆晓生摇摇头道:“不是。老拙是希望减少高利贷。”

“我问完了。”

范镇坐了下去。

这回那边站起来的不是李敏,而是邱征文,到底他们不同于范镇,对于朝廷制度,乡间制度都非常熟悉,了如指掌,故此他们只能每人研究部分内容。

邱征文道:“陆先生,关于隐泉乡的利息规定,在下也是有所听闻的,据说是通过乡里的义庄来进行放贷。”

陆晓生点点头:“是的。”

邱征文道:“而最初隐泉乡的义庄就是由你们陆家组织建立起来的,不知是否?”

陆晓生点点头:“是的。”

邱征文笑问道:“如此大善之事,相比也为陆先生带来乡民们的尊重和敬爱吧?”

陆晓生不太好意思道:“也……也可以这么说。”

邱征文继续问道:“另外,听说官府也有拨粮食给你们的义庄,不知是否?”

陆晓生点点头道:“是的,若遇灾荒,官府通常会先将粮食拨给义庄,再由义庄分发给乡亲们。”

邱征文道:“那如果我说义庄借贷的钱粮中,也包括官府拨给义庄的粮食,陆先生是否认同?”

陆晓生犹豫一会儿,才道:“官府拨粮主要还是在灾荒之时,平时不常拨粮给义庄,但我也不敢说,用于借贷钱粮中,就没有官府的接济,但是义庄所有的钱,都是用于帮助乡民,决不能挪为私用,官府也会派人来监管账目的。”

邱征文点点头,又问道:“陆先生,可支持青苗法?”

陆晓生愣了下,思忖半响,“不瞒阁下,老拙并不支持。”

邱征文道:“但是陆先生难道没有发现,其实义庄这种借贷方式,跟青苗法是有些类似吗?”

陆晓生迟疑片刻,道:“是有些类似。”

邱征文故作惊奇道:“这就奇怪了。当官府拨钱给义庄进行放贷时,陆先生不但不反对,反而是非常支持,甚至为之感到骄傲,认为这能救济乡民。

可是当官府要自己进行放贷,目的也是为救济乡民,且利息不过是高了半分,但陆先生却又明确表示不赞成。”

陆晓生道:“这不一样?”

“有何不一样?”邱征文立刻问道。

“这……”

陆晓生很是挣扎。

他是有苦难言。

他总不能说,我们义庄是真心为乡民着想,而你们青苗法则是要为国敛财,关键如今青苗法还未开始执行,他这么说,也没有任何证据。

邱征文笑道:“此二者区别就仅仅在于,义庄是由乡绅掌控,而青苗法则是由官府掌控。而这就是陆先生反对青苗法的原因。”

“老拙……”

陆晓生面露讪讪之色,他不大会说谎,这还真是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官府要进行放贷,换个人来,谁会反对。

他们这一派就是反对官府亲自下场。

邱征文等了片刻,才道:“由此可见,真正原因是陆先生害怕乡绅失去对于乡村的掌控,而非是什么高息或者低息。其实只要在你们乡绅的控制之中,高息能够使得乡民成为你们的佃农,亦或者方便你们兼并土地,而低息也可为自己获得名望。

你们害怕青苗法的出现,会使得乡民脱离你们的控制,更多地依赖官府,故此才以这拙劣垄断之术,来破坏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