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尘埃落定(第2/4页)

此外,诗词不一定人人能够欣赏,但是故事的话,人人都爱听,人人看得懂,故此会受更多人喜欢,更适用于书籍买卖,若只能卖给咱们官员,那又能赚多少钱。”

吕惠卿突然是灵机一动,问道:“恩师可有想过出这种体裁的书籍?”

王安石摇摇头道:“倒是没有想过。”

吕惠卿道:“我倒是觉得恩师也可以写一本,可以以文章为背景,讲述恩师在各地为官的小故事,从而阐述变法的理念,如此一来,也可以让更多人理解恩师为何要变法,国家所面临的的问题,或许可以争取到更多人的支持。”

王安石听得是眼中一亮,他又想到,为何当初自己的文章抵不过张斐的文章,不就是因为张斐的文章更加通俗易懂,但那到底是文章,而这故事显然要比文章更加吸引人。

这或许是一个更好的宣传方式。

值得考虑啊!

……

很快,这本晏殊的诗词,就凭借生动的内容和新颖的题材,成为了一本现象级的书籍。

一个已故多年的宰相,再一次成为顶流,不少歌妓都跑来蹭热度,演唱晏殊的词。

这立刻引发了很多士大夫们的羡慕嫉妒,到底文人相轻,谁也不服谁,晏殊又不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他可以,那……那我们也可以啊。

但……但是好像这一窝蜂地去跟风,又有失文人的体面。

而就在这时,名士报上面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文章。

此句是出自宋真宗,本是用于劝学,但是这篇文章却是用来宣传正版,表示知识是无价的,文人用无价的知识获取有限的财富,不但可以令自己获得财富,也可令国人受益,有益于国家发展。

这马屁拍得。

很快!

这篇文章就立刻受到广大文人的肯定。

好!

说得真是太好了!

这也导致近日汴京律师事务所是门庭若市,但去的人,可不再是那些大富商,而是一些士大夫。

他们今儿可不是来找张斐的麻烦,而是来询问版权一事,当初张斐就打了一场关于盗版的官司,当时朝廷就已经出台相关律法,也有人出售版权,但是收获并非是很吸引人,这导致许多文人对此不感兴趣。

这一点点利益是无法打动他们的。

但此一时彼一时,这本现象级的书籍,让他们仿佛发现了一个宝藏,尤其是那些文坛大家的后人,许多人是家道中落,跟晏几道一样,故而也都想效仿。

但是如何操作这版权,他们还都是一知半解,故而前来这里询问。

“各位老先生慢走。”

“免送。”

又送得一波客户出门,张斐不禁是抹了一把汗,只觉喉咙都有些哑了。

“这都已经是第五批了。”范理悄悄走上前来道。

张斐点点头道:“还是的写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这版权法,免得他们都上门来问,我就是再有准备,也应付不了啊。”

范理道:“其实这方面的利润也不是很多,而且这些老夫子可不是那么好打交道,咱们犯不着这么劳神,何不推给李国忠他们。”

大钱你不赚,这点蝇头小利,你又这么上心。

可这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无论你怎么看,这北宋的优势就是文人,这就没得辩,再加上北宋的文化氛围还是比较自由的,故此张斐认为,只要将这个机器给运转起来,这绝对能够令北宋更上一层楼。

弥补短板是需要的,但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张斐也希望在离开汴京之前,将这一把火给点燃。

正准备回店里时,忽见晏几道走了过来,张斐又转过身去,拱手道:“晏先生。”

“三郎!范员外!”

晏几道拱手回得一礼,又道:“我今日过来,是有一事想与三郎商量一下。”

“到屋里去说。请。”

“请。”

来到屋内,晏几道便道出自己的来意,“事情是这样的,我有几位好友也希望去正版书铺,参与这书籍的编写。”

“是吗?”张斐惊喜道。

晏几道点点头。

张斐笑道:“这是好事,晏先生自己决定就行。”

晏几道愣了下,道:“我决定就行了?”

“对啊!”

张斐笑着点点头:“到时这正版书铺也会一分为二,老侯就只负责管理印刷方面的事宜,而至于内容方面,就全都由晏先生来定,这方面的招人,晏先生自己决定就行了。关键这种事,你来我问,我也不清楚,王学士的文章,在我看来,也跟我写得也差不多。”

“啊?”

晏几道不禁震惊地看着张斐,过得片刻,他才反应过来,呵呵笑了笑,“那……那我就自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