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德主法辅(第2/4页)

只有富弼、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在沉吟思索着,但也未有给出反应。

曹太后也完全是一头雾水,本想问问赵顼,结果发现赵顼比她还呆一些。

张斐微微一笑,“如今这些理念都是非常清晰的,那我们可以来推论一下,到底德主法辅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又来了!

学生们可都非常期待。

这种推论式的教学,虽然令他们感觉自己很笨,但其实也很爽,就好像走迷宫一样,出去那一刻,总是非常爽的,如果不爽的话,他们也不会期待上这课。

“方才我们说过,法家之法重刑罚,而在儒家之法中,恰恰缺乏刑罚,二者是可以直接融合的,因为本身就是互补的,大家也都非常好理解。现在我们看看法是否如刑一样,能与之完美融合。”

张斐又问道:“法制之法的理念是什么?”

“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

“礼呢?”

“礼可总结为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圣人所想吗?”张斐又问道。

学生们点点头。

张斐问道:“谁想的?”

“孔圣人,三纲之道就是来源于圣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所以在孔圣人之前,就没有君臣父子一说?就不存有男尊女卑?就没有仁、义、礼、智、信?”

“呃……”

“有没有?”

“有。”

“当然有啊!”

张斐道:“这要是没有的话,孔圣人这番话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这一点跟李悝的《法经》是一个道理,君臣父子男女本就是一个存在的关系,就是一个约定俗成。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开始不遵守这个约定俗成,导致天下大乱,孔圣人就认为大家不讲规矩,所以天下乱了,那么回到周礼,天下就不会乱了。

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学生们点点头。

虽然张斐说得很粗糙,但基本上还就是这么回事。

张斐又道:“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得出结果,孔圣人之所以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得是天下安定,家庭和谐。”

大家点着头。

张斐又问道:“那么三纲五常的目的呢?是为了体现尊君卑臣,男尊女卑吗?”

“不是。”

“那是什么?”

“也是为了天下安定、家庭和谐。”

“不错。”

张斐点点头道:“这一点是很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三纲五常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男尊女卑,而是说这么做,天下才会安定,家庭才会和谐。哪怕那些山野村夫,他们也是知道这些道理的,就好像他们也知道盗窃是不对的。”

说着,他回到木板前,“那么,我们现在再看看三纲五常与法制之法的关系。这二者的理念是不是非常像似?”

大家是直点头。

这么一解释的话,理念真的很像似。

张斐又问道:“那么二者是什么关系?”

学生们又是面面相觑。

“看来你们前面三堂课真是白上了。”张斐叹道。

王安石忍不住道:“是捍卫关系。”

“就是捍卫关系。”

张斐也顾不得谁说得,指着木板道:“说得都已经这么清楚,这还用想吗,三纲五常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那就是属于一种共识,而它的目的是希望天下安定、家庭和谐,这不就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亦属个人利益。那么根据法制之法的理念,二者关系不就是法捍卫德吗。”

学生们是恍然大悟。

但……但也仅此而已。

张斐不禁问道:“你们现在脸都不红了吗?”

学生们只是憨厚地笑着。

富公、文公都在那里沉眉思索,我们怕什么羞,看不起谁呢。

张斐嘴角抽搐了下,无奈地摇摇头,又指着木板道:“现在可以对比这二者关系,方才我们已经讲清楚德主刑辅的关系,刑在礼中,是对礼的一种补充,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礼需要刑。

而法制之法是捍卫德,是我来保护你的关系。所以前者是被动关系,后者是主动关系,能否理解?”

上官均就质疑道:“那就不能说是德主法辅。”

其余人也点点头。

而那些士大夫们不屑一笑,我们就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你这小伎俩连学生们都瞒不过。

这图一目了然,刑在礼中,礼在德中,一大一小,层次分明,太明显了。

到了法制之法,就变成保护在内,你这……

只是你说得好听罢了。

张斐问道:“我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你,你说谁主谁辅。”

“啊?”

上官均当即一愣。

张斐又向其他人问道:“谁主谁辅?”

“德……德主法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