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不是你以为(第2/3页)

这话说回来,谁还没个政治立场。

张斐笑道:“可岳父大人与他们不一样,他们还是习惯于遵从主观意愿,但这只适用于珥笔,而不适用于检控官。而岳父大人之前审案,从来都是基于客观证据和律法条例。

要说与之前审案的区别,就在于检控官是要更加遵从客观证据,而不是主观的判断,哪怕再恶劣的案子,哪怕你知道凶手是谁,但只要证据不足,就不能发起起诉。

所以岳父大人在检察院所要注意的就是索要。”

“索要?”

“就是向警署索要更多的证据。”

张斐点点头,道:“岳父大人担任检控官,这主要职责就是判断证据是否构成起诉的条件。”

许遵道:“可是目前没有一个判断标准,要是有得话,估计范纯仁、苏轼也就不会出事了。”

张斐道:“故此岳父大人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制定出一套判断标准来,这也是检察院的核心所在。”

许遵捋了捋胡须,喃喃自语道:“判断证据是否构成起诉条件。”

突然就觉得这检控官挺有意思的。

要说让他去打官司,他真是没啥兴趣,但要说建设检察院制度,那他还是很感兴趣的。

“那你说……!”

许遵突然想起什么似得,又向张斐问道:“官家已经将范纯仁、苏轼结党营私一案交予我审查,如这种案子又该如何判断?”

这结党营私,往往就是结党营私,是很玄学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毕竟当下的党派,又不发党证的。

张斐笑道:“岳父大人只需问他们几个问题便可。”

“这么简单吗?”许遵惊讶道。

张斐点点头。

……

富弼今日没有去参加那场会议,因为他已经是非常厌倦这种事,但他还是心系老友之子,他也嘱咐过文彦博,必须要保范纯仁性命无忧。

故此,在会议结束之后,文彦博立刻跑来找富弼。

富弼稍稍点头:“如此说来,王介甫似乎也不想破坏这规矩。”

文彦博道:“但是王介甫的野心,也是毋庸置疑的,许仲途掌控检察院,肯定不会对新法提起诉讼的。

但好在司马君实早已看破,故此提前布局,顺水推舟,借此事将范纯仁、苏轼调去关键的州县,在那里建立起公检法,以此来制衡王介甫。”

富弼叹道:“但若京城都守不住,这地方上也就无从谈起,王介甫随时可以将人调走。”

文彦博道:“故此富公还得留在朝中,给予司马君实支持。”

历史上,在王安石掌权之后,他们便陆续离开京城,因为他们是坚决反对那青苗法,但是赵顼是坚定的支持王安石,既然如此,他们待在朝中,就变得毫无意义,还不如离开,去地方上干点业绩。

但如今不同,如今他们得留在朝中,继续完成司法改革,哪怕是不赞成,也得留在朝中。

富弼对此没有做声,毕竟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锐气也不复当年,又问道:“范纯仁、苏轼会不会有危险?”

文彦博道:“许仲途虽然在处理一些事上面,比较离经叛道,但大抵都没有超出律法的底线,为官还算是非常公正严明,既然范纯仁、苏轼并无结党营私之心,相信许仲途也不会去诬蔑他们。”

富弼道:“但还是要小心,结党营私这种罪名,就没有一个判罚标准,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

第二日,许遵就赶往检察院上任,朝中已经有大批官员上奏为范纯仁和苏轼鸣不平,这越往后拖,情况可能变得越复杂。

必须速战速决。

而范纯仁、苏轼这两个硬脖子是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个结果。

一夜之间,直接就从主人变成嫌犯。

这肺都快气炸了。

说好了咱们堂上分高下,你这又玩起政治手段来。

太不讲武德了。

故此当他们见到许遵时,这愤怒之情,是跃然纸上。

许遵笑吟吟地问道:“你们可知,你们现在为何会站在这里。”

范纯仁直截了当道:“我们是受奸人所害。”

苏轼揶揄道:“看来令婿所为,是他人无法效仿的。”

我们就是学着张斐,结果堂都没有上去。

纯纯的双标啊!

许遵差点没有笑出来,不理会苏轼,继续向范纯仁道:“范纯仁,你说你们是受奸人所害,但是这证据表明,近段时期,刘述、齐恢等人与你们来往密切,且是密谋商议起诉一事,不知是否属实?”

范纯仁道:“我们是在商议如何起诉,如何打赢这场官司,这并非是在密谋,我们没有掩藏什么,许多人都知道这事。”

许遵点点头,道:“那他们为何要帮助你们,是出于同僚之情,还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