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布局(第3/3页)

司马光心中暗叹一声,嘴上却道:“陛下身怀励精图治之心,乃我大宋子民之福。”

其实现在他也并不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只是感到担忧,因为他了解王安石的性子,如今事已至此,就试试看呗。

是骡子是马溜溜才知。

赵顼闻言大喜,赶忙道:“卿之才,亦是朕所需,朕也希望卿能尽力辅助朕治理好国家。那吕中丞抱病在身,也主动上奏表示,难以再领御史台,朕打算加升卿为参知政事,领御史台。”

虽然名义上,宋朝的宰相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自仁宗以来,参知政事渐渐成为真正的宰相,同中书们平章事反倒成为一个荣誉称号。

不用想也知道,到时王安石也会加升为参知政事。

这就是帝王心术。

赵顼对于王安石的信任,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身为皇帝,还是要平衡朝中局势。

那吕诲就太直,之前直接对王安石发动人身攻击,将他对王安石个人的厌恶,已经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朝中谁都知道吕诲非常讨厌王安石。

而御史台就是骂人的。

赵顼不可能再让吕诲继续担任御史中丞,虽然吕诲确实抱病在身,但其实并非是主动请辞,而是赵顼给予他暗示,你若不自己走,我也会赶你走的。

反倒是司马光不曾公开表示过反对王安石变法,他与王安石争得也是道理。

神宗就希望让司马光上位,安抚住保守派。

大家先不闹,以国家利益为重。

司马光沉吟少许,道:“陛下隆恩,臣感激不尽,臣也希望能够继续辅助圣君,只不过臣另有想法。”

赵顼忙问道:“卿有何想法?”

司马光道:“臣近日受这几场官司的启发,发现国之政策,是利是弊,最终还是体现在百姓身上,若有弊政,最终又会付诸于官司,故臣希望领审刑院,从细微着手,辅助陛下治理国家。”

目前司法立法部门中,审刑院权力最大,这审刑院的权力就是来自于刑部和大理寺,是同时具有立法权和司法权的。

赵顼眼中一亮,由王安石控制大局,由司马光着手细微,这一大一小,倒也合适,也符合他们的性格,于是道:“卿的良苦用心,朕深为感动。”

话说至此,他稍稍一顿,“只不过这御史中丞一职?”

关于御史中丞的职位,他肯定是会安排保守派接任的,身为皇帝,再信任某个臣子,还是会留几手的。

如果御史台都被王安石的人控制,那到时谁监视王安石?

司马光早就料到,只不过他原本打算让吕诲继续担任,但不曾想,吕诲这直性子到底是没有守住。

不过他也已经想好另外的人选,“臣建议由文公担任。”

他口中的文公,指得自然是文彦博,如今文彦博半闲赋在家,一朝天子一朝臣,神宗即位,他就退了下去,被陈升之顶替。

而陈升之就是王安石举荐上来的。

又听司马光道:“文公大智大勇,虑周藻密,通晓律法,且又知人情,曾还担任过御史,比臣更适合担任御史中丞。”

赵顼稍稍点了下头,但眼中却透着一丝疑虑。

毕竟那文彦博地位是在王安石之上的,人家都已经当过宰相,若由他领御史台,会不会弄巧成拙。

关键还有一枚棋子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