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6/8页)

祝青宁微微一笑,朝他一拱手,道:“吴大神捕果然厉害。”

吴震道:“我说中了?那末持九节杖的究竟是谁?你定然知道,是不是?他就是九宫会的主子?”

祝青宁叹了口气,道:“吴大人且不要急,你想必很快就会知道。只不过,就算你知道了,怕也会失望,因为你的推测并不全对。”

吴震道:“哪里不对?”

祝青宁笑而不答,裴明淮沉吟道:“方才那张鱼……他姓张,难道也是昔年黄巾一支?”

“若非如此,又怎会知道此处。”祝青宁道,“除张角三兄弟外,姓张的还有三个,都是手下大将,加起来号称六张。”

裴明淮道:“改名诸燕的张燕?只有他后来还有传于世。”

“有可能。”祝青宁道,“所以他在檀山坞当他的坞主,不离此地。他知道藏金的事,也对此有染指之心。”

众人一时无话,回头看那锁龙峡,只见流水湍急,全然看不清楚水下。江水一路向下游滚滚而去,水里的桃花花瓣越来越多。

“明淮,照你看来,若是黄巾当年真得了这数量极巨的黄金,又为何不把它取出来?”祝青宁坐在水边那块大石上,天上月亮只余一线,弯弯如眉。

裴明淮道:“你问我?你怎么不问你师傅?”

“他只说,不管是藏金,还是传说中的九鼎,都最好莫要现世。”祝青宁道,“唉,问鼎问鼎,连始皇帝都想要它,找遍了泗水,始终没有找到。我只是奇怪,若张角他们真是机缘巧合发现了九鼎,那他们为何不取而用之?谁得九鼎,便能称自己是正统天授,这比什么经纬谶言、天象异变,都管用百倍千倍!”

裴明淮笑了笑,道:“黄巾起事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张角光是经营太平道,至少便花了十数年,甚或更久。最后终于起了事,把汉室搅得一塌糊涂,自己也伤损得一塌糊涂,到了那时候,也许却觉得没甚么意思?”

“那你相信世间真有九鼎么?”祝青宁道。

裴明淮看了看他,道:“你信么?”

“半信半疑。”祝青宁道,“可有又如何?难不成乱世会因为有这个鼎而太平?有和没有,又没什么区别?”

“乱世不会因为有此而太平,反倒是太平之世,有了此物会更太平。”裴明淮道,“九鼎也是人铸的,为的就是让皇家的权柄更可靠,所谓得命于天也。”

祝青宁道:“你虽不以为然,却仍然要来寻。”

“我领了旨意,不得不来。”裴明淮道,“何况我也实在好奇,好奇这世上是不是真有九鼎。只是……说不定,九鼎早已不存于世了!”

祝青宁叹息一声,月光下只见流水悠悠,夹着片片桃花花瓣。“只可惜如今九宫会的尊主,跟我师傅的想法相悖。他就是想找出来,我也没法子。”

裴明淮淡淡一笑,道:“我总觉得,我们就算找到了九鼎,也会与它失之交臂。”

祝青宁扬眉道:“哦?”

“说不出来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裴明淮道,“大约是因为这本是传说之物,不该现世?”

只听一把苍老的声音,嘿嘿而笑,一个黄衫老者走了过来,正是张鱼。张鱼本来瘦高,月光将他影子拖得又瘦又长,映在浅滩之上,便似根竹竿一样。张鱼干笑道:“二位公子好兴致,这么晚了还在这里谈天说地?”

裴明淮笑道:“张前辈不也出来了?”

张鱼仰头看了看天,道:“老夫倒没那闲情逸致,我是出来夜观天象的。”

裴明淮虽说自幼跟寇谦之学武,寇谦之是样样都精,但裴明淮素来厌烦经纬谶言之说,连五行都只学了个皮毛,什么天象更是一窍不通了,只得望了一眼祝青宁。祝青宁笑道:“原来张坞主也是行家。”

“不敢,不敢。”张鱼道,“二位看看,这满天流火,填星九芒,失宿而行,平日也都只失行两三宿,这一回即将失行九宿,即将有天裂地动之事发生啊!”

裴明淮道:“天裂地动?”

张鱼凝望天边,过了半日,方道:“皇天原自古便是铸鼎之地,二位可知?连汉武帝也来过,说是建什么延寿宫,其实也是来寻鼎的。”

这自然不会不知道,裴明淮道:“那不过是传说罢了。轩辕采首阳之铜,造一大鼎,其后鼎成,帝乘黄龙升天。”

“不错,”张鱼道,“那鼎呢?”

裴明淮一怔,道:“本来便是传说,哪去找鼎啊?”心中隐隐一动,似有所悟,张鱼此话,决不是无的放矢。

张鱼笑道:“此处有个湖,便唤鼎湖,与锁龙峡底下相通,只是这湖人人都找不到罢了。”

裴明淮道:“这鼎湖又有何神异之处?请前辈赐教。”

张鱼点了点头,道:“你倒是知礼。好罢,我便告诉你们,九芒填星失行九宿,百年难见一回,若是得见,鼎湖底下便会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