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带他回家乡(第3/4页)

时而秦星羽坐车,俞笙仍旧在车旁散步。

观光车慢慢地开,跟走路的速度差不多,两个人一个车上,一个车下,仍牵着手,仿佛这么一直走下去,直到天荒地老。

……

正月初九这晚,秦星羽回了趟家乡,随身携带了小俞总,去给自己的母亲,以及外公、外婆扫墓。

两人于当晚乘飞机抵达,租了车,买了元宝纸钱和香烛,筹备了次日清早的祭扫安排。

是低调至极的私人行程,身边没带任何工作人员。

除去去年的一场电影路演,秦星羽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对于自己的故乡,他情绪相当复杂,他留恋这里层峦叠嶂的远山,怀念这里穿城而过的江风。

甚至连这潮湿多雾、动不动就连续几个月绵延不绝的细雨,也感到分外亲切熟悉。

可他并不喜欢呆在这里,因为这里处处都是回不去的回忆。

他在这里出生,这里却再也没有他的亲人。

连唯一没有血缘关系的舅舅,也远赴他乡,定居海外,很少再回来了。

而今,这里就只剩下了一座繁华依旧的都市,以及与其他城市别无二致的车水马龙。

他的母亲、外公、外婆都葬在城郊的同一座墓园。

外婆在他十岁以前便过世了。

母亲于他十二岁那年,因他的音乐梦想,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悄悄给他签约成为了练习生以后,爆发了有史以来,与他父亲最激烈的一次争吵,次日便死于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

再之后,便是他出了升降台事故那一年,他外公的过世,老人家临走前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他迄今为止,只有二十几岁的人生里,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亲人,直到他的身后空无一人。

抵达故乡的初九当晚,他带俞笙订了当地最有名的一家酒店,是极具他们家乡特色的江景房。

俞笙曾经还做艺人时,跑通告到过几次这座城市,不过也大多是来去匆匆,没赶上过什么好天气,要么阴雨绵延,要么雾蒙蒙的。

对于秦星羽从小生活过的地方,让他觉得既神秘又好奇,一如此刻就在身边,陪着自己听雨看江景的人,仿佛永远揭不下那最后一层面纱。

……

次日一早,两人乘坐租用的专车,抵达墓园。

墓园是当地一所规模最宏大的殡葬机构,墓碑也是园区里最高端恢宏的款式,是秦星羽的外公生前买下的。

两座墓碑相隔不过百米,一座他母亲的,一座他外公外婆的合葬慕。

“我想……”

祭扫时,秦星羽跟俞笙刚说了这两个字,忽然顿住了,想了想,后半句的话是用手语比划的,意思是想要跟他们单独说一会儿话。

俞笙点点头,伸手揉了一下对方被这山风吹得,不怎么服帖的发梢,浅笑着叮嘱:

“说家乡话或者普通话都可以,手语他们看不懂。”

秦星羽那双如这山间薄雾般,出尘的大眼睛,眨了眨,转身去了墓碑前。

他如今早已言语自如,连戏都拍了一部,歌也开始练了,但偶尔极少的特定环境,或是突发场合下,还是会下意识地用手语。

抱着鲜花,独自蹲在外公外婆的墓碑前,他沉默了好一会,才从似乎又突然不大会说话的漩涡中,挣扎出来,尝试着开始表达:

“……外公外婆,我回来了,他是……”

说话间,他扭头看了一眼远处,提着几大袋子元宝纸钱,穿一身黑衣正装,于这山风中孑然而立的挺拔身影:

“他是俞笙,是我……从前的队友,现在的……现在……我最大的一个代言品牌就是他给的,我和他……我们去年一起创办了公司。”

“你们放心,我这些年过得很好,赚的钱有九位数了,前年拍了一部电影,去年夏天上映了,是当期的票房冠军,去年年底又拍了一部戏,今年我还准备开演唱会……”

断断续续不怎么顺畅的表达,秦星羽在外公外婆,以及母亲的墓前分别说了一遍,前面说的时候声音比较小,俞笙站的远,没听清,后面的几句可听见了。

这说的都是什么啊!典型的一个报喜不报忧。

赚了多少钱,参加了什么工作,未来还有哪些工作计划,这是他秦星羽这两年的生活吗?

之前对方还吐槽他俞笙,总给他汇报工作,敢情儿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他这不也一样汇报工作么?

平日里,素来一对寒眸深邃的俞笙,望向远处那墓碑前努力说话的身影时,在这肃穆悲凉的氛围里,目光都染上了缱绻的温柔。

安然等到秦星羽在两座墓碑前,都说了好一会话,才回到身边。

俞笙仔细理了理眼前人脖子上的羊绒围巾,小声地问:

“既然来了,我能不能也和几位长辈说一会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