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勉强你(第3/5页)

徐槐除了带那几个即将上场比赛的队员,偶尔还要教一下今年刚通过跨界跨项选材第一阶段试训的小队员。他不仅给杞无忧发视频,还给他布置作业,让他分析这些小队员的动作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怎样改进。

杞无忧每次都认认真真地分析,写很长的分析总结文字,整理好发给徐槐,而徐槐就算忙到再晚也会抽空“批改”他的作业。

周六,领队和队里几位教新队员的教练来康复中心看杞无忧的恢复情况,见他恢复得不错,不知道是哪个教练顺嘴提了一句:“无忧,要不你去给徐槐当助教吧,反正你做完康复训练时间还早,不会耽误下午补习。”

杞无忧有些迟疑,让他当助教?他可以吗……

“我看徐槐既要带老队员,又要教新队员,也是累得够呛。”

杞无忧听到这句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于是从这天起,杞无忧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徐槐的助教,负责教新队员练习坡面障碍技巧道具区的基础动作。

新入队的小队员大多十四五岁,比他入队时的年龄还要小。

运动员也是吃青春饭的行业。那些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运动员,如果表现出色会被输送到省队训练,通过层层选拔才进入国家队,而这一切通常会在运动员十八岁之前发生,再晚后能进入国家队的概率就小了。

新队员没有和老队员在同一个场地练习。

杞无忧来到他们的训练场地时,看到有个小队员在练习上下铁杆。

铁杆是他最擅长的道具之一。

徐槐没在这里,正在指导训练的是一位B队的教练,以前也教过他一段时间。

“无忧啊,来,你看看他呲杆有什么问题,”教练指了指前面的跳台区,“我去看看那边的。”

小队员大概也认出了杞无忧,毕竟是刚拿到世界杯冠军的人。

见到他来,小队员肉眼可见地紧张了起来,深吸一口气,再次进行上杆练习。

做了转体180,落到杆上时明显控制不好重心,雪板角度偏移了些,摇摇晃晃地跳下铁杆。

杞无忧只看一遍就看出了他的问题。转体上杆时害怕踩空,找不到落脚点,所以动作幅度很小,整体看起来不够舒展。

他一上来的基础动作就做错了。身体应该保持略微向前倾斜的姿势,同时膝盖弯曲使重心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雪板,保持平衡。

小队员下来后,滑到杞无忧面前,惴惴不安地等他说话。

“上杆动作难度要符合你的技术水平,不用急着练转体,可以先从5050开始练,放平板子过去就行,多练。”

平衡感和速度的控制都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练得游刃有余。杞无忧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他接着说:“上铁杆前需要加速,但在杆上得把速度降下来,控制重心减速,尤其要注意膝盖弯曲的幅度,你刚才的上杆速度还可以,但是重心还得再往下一点。”

这些都是徐槐带着他分析过的技术要领。

“好,我明白了,”小队员的领悟能力不差,他挠了挠头,“你比我教练讲得还详细呢,我再试试,谢谢杞哥。”

杞无忧听到这句“杞哥”,明显怔了一下,表情有一瞬间凝固,不知该作何反应。

小队员看到他的脸色,还以为自己说错话了,也跟着不知所措起来。

“不用谢,”杞无忧停顿了下,“你再来一遍我看看吧。”

……

杞无忧当了几天的助教,不论是教练还是新队员都对他赞不绝口。

得知这一消息,王飞跃也自告奋勇地要来体验一下当助教的快乐。

然而只体验了几分钟就惨遭驱逐。

他是这么教人家的:“杆儿就一直立在那儿,又不会动,你得自己调整调整动作。”

这能教明白什么东西?教练在一旁听着,血压升高,气得肚子里蹭蹭冒火,直接毫不客气地把人撵走了。

随着比赛日临近,另一个重要的日子也要到了。

王飞跃从隔壁训练场跑过来,“无忧,你明天下午补习能不能请假啊?”

杞无忧已经猜到他想做什么,说:“能请假。”

两人又把田斯吴和江晨曦叫来密谋好半天。

第二天下午,结束了训练,王飞跃鬼鬼祟祟地凑到徐槐跟前。

“槐哥,我给你变个魔术!”

“什么?”徐槐还没反应过来。

下一秒,田斯吴便从他身后蹦出来,手里举着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手持礼炮。

“嘭——”的一声,礼炮炸开。

“Happy Birthday!!”队员们齐声喊。

徐槐恍惚了下,“我生日啊,最近忙得都忘了这回事……”

他的生日恰逢雪季,每年的生日几乎都是在比赛或者紧张的备训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