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6/7页)

称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算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付欣欣自己也优秀,成绩好钢琴弹得好,长相也漂亮,可以说是一中的女神。

跟苏荇这种完全出身草根,只有美貌的人并不在一个世界。

但是高中时代嘛,大家都才十四五岁,情窦初开,又没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也没有被金钱的芬芳腐蚀,更加相信感觉,相信一见钟情。

理所当然的,苏荇才是全校男生心目中的女神。哪怕她从不曾给予任何人希望,也不曾跟任何一个男生有过单独相处的时候。

付欣欣却像是着了魔一样,给她的闺蜜小团体们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无非就是她是单亲家庭,母亲之前好多年没有工作,但却衣食无忧,还能在学校里租得起房子……之类的,经过口口相传,就变成了造黄谣。

苏荇好歹有着前世将近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也没有慌忙自证,但更不能放任不管。她在一个晚自习后,在回家必经的那条湖边小路上,抓住了正在她造谣的人,第一时间录音报警,又通知了学校的老师。

迅速果断的处理手段,虽然引来学校不满,觉得她大惊小怪,但苏荇也没有退让,当着民警的面直接怼了回去:“听说孙老师也有个女儿,今年大一了,不知道她要是在大学里面被同学们递小纸条发信息问一晚多少钱,孙老师是不是也希望她息事宁人,自己悄悄吞下苦果,免得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呢?”

孙老师脸色涨成了猪肝色。

第二天学校紧急召开了职工大会,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启动了举报流程,还专门开设了匿名举报通道,包括校长信箱、电话留言、匿名论坛等。

付欣欣在这件事当中完美隐身,但闺蜜团却因此分崩离析,分成了三个小团体,彼此之间互看不顺眼,有个人偷偷给苏荇递了小纸条,将谣言的源头告知了她。

苏荇倒是没去跟她对峙,但每当有人说什么“听说”、“据说”之类的闲言碎语,她就把这事儿给挑出来,还特意说:“付欣欣同学当初也是这么做的,把朋友当枪使呢,律师都说,这种人很可恶,很会利用语言文化博大精深,主观意思难以判定。大家最好还是离这种专门喜欢钻空子的人远一点。”

付欣欣的女神形象顿时塌落一半。

两人的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这只是她高中时候的一个小插曲,苏荇并不曾放在心上。大部分长得漂亮或是乖巧可爱的女孩子,总会遇到一些不善的流言蜚语,与有钱没钱无任何关系。

但是,苏母却不这么想。她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当时她什么都没说,还夸赞苏荇勇敢,知道保护自己,让她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然而,那个下午,苏荇不止一次看到她坐在小卖部的柜台上发呆,甚至有学生来买东西的时候,苏荇看到她扫码时候手在微微颤抖。

那时候,她以为母亲可能是没有休息好,又犯病了,连忙过去帮忙。

直到此刻,再一次回想起来,苏荇终于明白,“贫穷”这座山,一直压在母亲背上,哪怕离开了凌家,回到普通市井生活,她们母女,也依然是别人眼里的穷人。

因为穷,因为没有钱,因为没有赚足够多钱的能力,什么屎帽子都能扣过来。

因为,总有人下意识觉得,你会为了摆脱贫穷,不择手段。

就好像无论搬到哪里,街坊邻居中总有人会跟苏母说:“有个那么漂亮的女儿,后半辈子你肯定就发达了。”

母亲反驳过很多次:“我们荇荇不嫁有钱人,咱又陪嫁不起多少好东西,以后让婆家欺负。找个全心全意对她好的就行,平平淡淡的一辈子也会幸福。”

但,并没有人当真,大家只当是她是谦虚。

所以,苏母压着苏荇刻苦努力学习,一定要考上一个好一点的本科大学。

她如愿考上了一所重点985。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苏荇高高兴兴回到家,又听到对门两口子在说:“隔壁虽然没什么文化,脑子倒是挺活络。我说她一直不同意让苏荇接触有钱人呢,原来是为了卖个更好的价钱。”

“谁说不是?那可是C大!全国排名第三的学府,等她从C大毕业,别说开五金厂的杨总那样的人家了,就是想当老董家儿媳妇儿,都是有可能的!”

“那可是真正的有钱人,人家从爷爷辈就发家了,杨总只能算个暴发户。”

“所以说这女人精明的很哪。”

……

苏荇一直以为,那天忙前忙后、忙里忙外一直在准备大餐的母亲,并没有空闲时间到前厅来,肯定也没听到这些糟心话。

原来,都是她的自以为是。

可惜,太迟了呀,母亲去世后,苏荇才骤然明白,那些年她的煎熬、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她的努力和不甘,然而,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