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二十四小时!(第2/3页)

可这一切,他更多的都是听闻,只知道结果,其过程并未参与。

直至今天,亲眼看到李卫东如阵前大将一般,临阵不乱,冷静睿智,关键是他脸上充满了自信,仿佛一切胜券在握。

这,还是他记忆中,是他认识中的那个李卫东吗?

所以,此刻的李卫东,让他又熟悉,又陌生。

好在,他梁文龙也不是浪得虚名,在李卫东把目光移过来的同时,就整理好心情。

“组长,三个仓库的资料,还有粮库所有人员名单,都在这里了。

仓库因为是满粮的状态,每个仓库里,大概储粮二十万斤。

因为大火烧的彻底,根据目测,能够清理出来的,还能够食用的粮食,加起来不超过五万斤。”

梁文龙说着,脸上流露出肉疼。

二十万斤,正好是一百吨。

加起来就是三百吨。

可现在,却只剩下五万斤,也就是二十五吨。

足足损失了两百七十五吨粮食,即:五十五万斤。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目前商品粮供应条例,普通职工,平均每个月可以领到三十斤左右的粮食。

五十五万斤,就是近两万人一个月的粮食份额。

在这个一切都有计划的年代,按需分配的年底,每个粮库负责哪片区域,都是早有定论的。

更关键的是,这些粮食,要面对十几万张嘴。

因为粮库不可能一下子调集十几万人一个月所需的全部粮食,都是按照七天,十天,这样循环调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现在,少了这五十五万斤,就等于直接把这一环给打破了。

其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绝对是巨大的。

就算城内有储备粮,想要调集也需要时间,甚至很麻烦,后果也很严重。

而明天,粮库被烧的消息就会传出去。

不过,这些问题都跟李卫东无关,也不需要他去解决,那是领导们的事情。

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抓紧找出纵火的凶手,揪出内奸,给领导们一个交代。

“另外,街道办,所里,粮库的人已经出面,将粮库所有职工召集起来,最晚八点,便可全部召集起来。”

梁文龙看了一眼外边,天擦亮,已经差不多七点钟。

也就是说,再有一个小时,便可见到所有人了。

“忙了一晚上,要不要先吃点东西?”

说完正事,后续又没能跟上,梁文龙便岔开话题。

“我还不饿,梁叔您去吃吧,今天恐怕有的忙了。”

李卫东摇摇头。

哪怕胡敬诚并未给他期限,但这种事情,最多期限不会超过三天。

但李卫东给自己画了条线。

二十四小时!

从昨晚凌晨十二点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七个小时,还剩下十七个小时。

像以往,专门抽出时间去吃饭,显然是不可能了。

“一起吃点吧,我去让人准备。”

梁文龙说完,便大步离开。

屋内,这个专门收拾出来当做专案组临时办公室里,李卫东收回目光,继续翻阅着面前的资料。

这些既有是粮库所有人员的名单,还有过去一年,那三座仓库,一些入库出库的记录。

李卫东先前在第三农场的时候,虽然宋延给他布置了学习任务,但闲暇时间,他也看过不少关于如何记账的专业书籍。

再加上有宋延这个农场会计,他对于会计记账的流程,出入库这一类的东西,并不陌生。

原本,只是敌人纵火烧毁三座仓库,只需要将其找到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看这些出入库的记录。

但偏偏,李卫东就在看。

甚至,还发现了一些反常的细节。

这些出入库的记录,太干净了。

干净的反而不正常!

因为仓库库管并不是一个人,所以每次入库跟出库,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负责。

那么,他们的一些记录习惯,也就不会相同。

尤其是如今没有电脑,只能手写,不可能一点错误都不犯。

但偏偏,这些记录干净,整洁,没有半点漏洞。

看上去好像很正常,入库出库这么严谨的事情,怎么可能出错?

但,粮食是有损耗的。

湿气重点,跟湿气轻点。

每一次过磅,称重。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区别。

少量的粮食,肯定觉察不出来,但数量如果放大到百万斤,那么差距就大了。

偏偏,这些东西在出入库的记录中,根本就看不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最近一年的数量,竟然恰好对得上。

年初到年尾,不多一斤,不少一斤。

当然,这个不多不少只是体现在出入库跟总结记录里面。

可现在,三座仓库已经被烧毁,任凭谁来,也不可能还原,也就不可能知道,纵火前,仓库里的真实数据,跟记录在本子上的数字,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