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捡大漏了(第5/6页)

要说什么样的扇子最好使,那当然是纸质的折扇了,又轻便,风又大。

因此,李蓁蓁蹲在存放折扇的大箱子前面,仔细地挑选着折扇。

这些折扇,有一些是新的,有一些却是二手的,上面还有污渍呢。怪不得标价那么便宜,一把扇子才卖1块钱。

李蓁蓁一连看了好几把,都不太满意。

当她无意间打开了另一把折扇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把扇子有些奇怪。

它比其他的扇子重得多,扇面也比较厚。而且扇面似乎有两层,外面的这一层,上面绘制了一幅很艳俗的牡丹画,似乎是后来才装上去的。

李蓁蓁不禁起了好奇心,拿起了这把扇子,就仔细地研究起来。

她很快就发现了,这把扇子的扇骨,居然很像是乌木!

乌木,也叫做阴沉木,是名贵的红木由于被埋在了地底下,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化,逐渐形成的,素来有“东方神木”的美誉。

乌木是非常值钱的,古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由此可见乌木的珍贵了!

这个地摊上面的一把普通的扇子,居然是乌木做成的,李蓁蓁不禁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可是她左看右看,都觉得这就是乌木做成的。

李蓁蓁越看越着迷,忍不住就想动手,把外面这层扇面撕开,看一看下面到底有什么。

正当她要动手之际,突然听到了一声大喊:“住手!”

李蓁蓁迷茫地看过去,发现是那个小贩,此时他正愤怒地看着她,继续说:“住手!不要搞破坏!等一下扇子被你弄坏了,就卖不出去了!”

李蓁蓁这才如梦初醒,拿着这把扇子,站了起来,说:“老板,这把扇子是1块钱对吧?我跟你买了。”

老板看到李蓁蓁要买,就不再继续说她了。

李蓁蓁给了老板1块钱,还向他打听道:“老板,你这些扇子,都是从哪里来的呀?”

这个老板很不在乎地说:“就是收旧货收上来的呀。”

李蓁蓁不死心地说:“那这种扇子,你这里还有没有呢?”

这个老板看也不看李蓁蓁递过来的扇子,非常不耐烦地说:“我怎么知道?都在那个箱子里面,你想要的话,自己去找!”

看来,跟这个老板是打听不出来什么消息的。

李蓁蓁只好重新回到了大箱子的前面,仔细地翻找了一遍,但是都没有找到跟手里这把扇子一样的了。

见此,李蓁蓁只好放弃了继续寻找,拿起这把扇子,就离开了这个小地摊。

走出了一段距离之后,李蓁蓁终于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

她快速地找了一个偏僻的拐角,就直接把扇子外面的那一层牡丹图,给小心翼翼地撕了下来。

当外面这层扇面被撕下来之后,李蓁蓁终于看到了里面的扇面,顿时大吃一惊!

只见这里层的扇面,颜色很黄,纸张里面还隐隐夹杂着一些花朵,仔细一看,居然是桃花。

扇面上却只有五个大字:“鹅鹅鹅鹅鹅”。

这五个“鹅”字,每一个的写法都是不同的,细看之下,才发现它们全部都是行书。

李蓁蓁觉得非常奇怪,什么样的人,会在扇子上写了这么多个“鹅”字呢?

李蓁蓁赶紧又在扇面上寻找起来,很快就在最左边的下方,发现了四个潦草的字,一看,居然是“王右军书”!

啊啊啊!这这这!这个王右军,莫非就是指王羲之吗?!

天呐!天呐!怎么会!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王羲之,可是1600多年前的古人了。

如果这把扇子真的是由他来书写的,那岂不是说,这把扇子,也是1600多年的古董了?!

而且,王羲之是什么人啊?

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书圣!

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公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

正是因为王羲之书法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这也导致了他的书法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历朝历代帝王们的宠爱,纷纷把它们留给自己作为陪葬物品。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王羲之的真作了。

流传下来的所谓王羲之的书法,其实全部都是后人模仿的。

这一个说法,已经是学术界公认的了。

所以说,王羲之是一个没有真作的书圣。

而现在,李蓁蓁手里的这把扇子,会是王羲之的真作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把扇子的价值,可就无可估量了。

它将会是王羲之唯一存世的真作,全世界独此一份!

李蓁蓁顿时激动极了,不禁仔细地观察起了这把扇子。

首先,这把扇子所用的扇骨,已经确认是乌木无疑了,这是它珍贵的一种体现。

其次,这层扇面所用到的纸张,正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麻黄桃花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