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3/4页)

怕就怕温水煮青蛙,乍然间颠覆,到时候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只有吃苦的命。

“你的意思是?”

“多条出路,即可有做应对的条件。”

纪扬宗吐了口浊气,又思量了片刻。

行商走南闯北,消息确实要灵通不少,且人脉上也广些,若逢乱世,属实出路也多些。

纪扬宗是想霍戍跟小桃子一起踏踏实实的过小日子,没必要太过于闯荡,可今下世道并不明朗,作为家里的男人,他也必须得为妻儿提前做些考虑。

霍戍此番,属实也是为了家里。

“也罢,既然你和小桃子已经商量好了,我也不好多做干涉。”

纪扬宗道:“寻人手的事情,且等着我的消息。”

这朝有老丈人出手,霍戍放下了八成的心。

什么人老实可靠,有要出门打算的,纪扬宗比他定然清楚的多。

事情既已经交托了出去,二十五以后各家各户张灯结彩都在忙着过年了。

霍戍便将此事先放在了一头,和桃榆一道儿去城里采买年货,准备年夜饭。

同州城门的瞭望墙上都已经挂起了红灯笼,老远见着都喜庆。

进了城更是不得了,沿街的铺面儿一水儿的招财进宝和八方聚财的对联,夹道的树上方的圆的灯笼。

街市上人头攒动,多数人穿的都是红棉比甲,帽子绣的都是大元宝,女子的面上还画有花钿,可谓是入目之人皆盛装。

路间的摊贩比寻常都要多,不少老先生都有出来摆摊题写对联,价格随缘自给,多是月月红,十二文或翻个倍就能有一副,全然讨个喜气儿。

稍有名气的摊子前都排起了长龙。

巷子间小孩儿追逐嬉闹,炮竹之声不绝。

霍戍的马几欲挤不进去街市,他还是头一次在南边过年,见到这么热闹的年节场景。

北域过年虽也热闹,但也是相对于平素的年节。

边关安定的日子少,百姓多有迁徙,一切都从简,以方便转移为首。

为此过年时也不过是吃顿好的,若有条件也会扎些爆竹。

桃榆戴着霍戍给他买的那顶卧兔儿,衣着本就鲜亮,又系了个红斗篷,愈发衬托的霍戍衣着潦草。

两人并在一起,还怪吸人目光的。

“我们要不要也求一副对联回去?”

桃榆拉着霍戍的手扯的老长,凑到人堆儿里去瞧老先生写字。

“家里往年的对联还是尤凌霄给写的。”

霍戍闻言,道:“今年自买几副。”

桃榆抿嘴笑了起来:“咋的,不高兴啦?”

“没那么小气。”

桃榆道:“我听娘说尤凌霄自从手不好以后同写商贾来往的密切,当是选择了庇户商贾从中牟利。孙大娘子四处张罗着人,说是年后要修宅子。”

“尤凌霄倒是也从先时的颓唐中振作了起来,而下已经试着用左手习字了。”

霍戍道:“他怕是还惦记着做官,想等着朝廷官员有所空缺之时放宽些对肢体残缺的限制。”

桃榆叹了口气:“往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世事无常,尤凌霄那个人原本是那么瞧不起商贾,今不也只有自降身份与商贾合作而过日子。

不免也是叫他感慨。

霍戍见着桃榆心思飘忽,眉心微动,他把人拉回来贴着自己。

“专心走路,别出神。”

桃榆见着肃着脸的人,捏了一下他的手。

“年货爹娘也差不多买齐了,咱还要买些什么?”

霍戍扬眸见着前头有一家药铺,同桃榆抬了抬下巴。

“要买什么药,直接去阿祖医馆里拿不就得了。”

霍戍垂眸看着人:“你确定要我去那边要?”

桃榆恍然想起什么,脸一红,差点忘记了今天来城里的大事儿。

他疏忽有点扭捏:“还是、还是在别的药铺拿算了。”

前些日子他七叔家里的小堂哥回来省亲,打小七叔家里的小堂哥对他就不错,两人也是一众兄弟姐妹里最好的。

先前他跟霍戍成亲的时候小堂哥没能回来,这朝年底回来探亲,还给他带了不少新婚礼物,他和霍戍便一并过去吃了饭。

小堂哥比他大上一岁,比他早了半年成亲。

丈夫是同州城下县城里的人,说是县府里的工房典史。

桃榆只在那头来提亲送聘礼之时见过一回,长得还是挺高大的,就是很黑。

工房管理县水利,事多如牛毛,能二十余岁干上那位置,定然是肯下功夫的人,风吹日晒的老成些也不足为奇。

他那小堂哥纪杏蔗嫌人家黑,原本没多乐意,奈何七叔做主,他也只得嫁过去。

婚事定下后还在家里哭了几天,桃榆被叫过去开导。

纪杏蔗虽是不情愿,可也没委屈自己,夜里一边哭一边翻着小册子,教导桃榆要通晓房中事,否则成了亲丈夫不喜欢,日子更是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