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年夜饭(第2/3页)

她躺在病床的那些日子看过隔壁病床老太太的书,里面讲一些佛学的道理。其中有个哲理故事大概是说每个人的福气是有限的,所以人活着会受苦受难,如果那人一直有福气说明上辈子做过不少好事。

上一世她不信佛,可是上天让她重生,她突然觉得世间万事因果皆有循环,没必要去羡慕嫉妒别人。

隔壁邻居挑拨离间失败,她是村口闲聊的一员。在她眼里回了城的大学教授是了不得的人物,她此时再也没了看热闹的心情,满脑子都是被震惊到的巨大消息。

可惜今天是除夕,不能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让平时一起在村口唠嗑的同伴们知道消息。

这可是大学教授啊,不到三十岁的教授!宋时夏竟然嫁了这么了不得的人物,难怪之前看不上村里汉子,人家自己随便进城就找到个家庭背景顶好的大学教授,此时此刻她觉得即便这位教授有两个孩子也是宋时夏高攀了对方。

她在县城酒厂上班的表弟以前经常来看她,她知道表弟的心思,村里就没有不喜欢宋时夏的青年。年轻姑娘们大多不待见宋时夏,她们嫉妒她不用下地干活只在家带弟弟把自己养得白嫩水灵。她曾经也嫉妒宋时夏,甚至恶意揣测过宋时夏会嫁给又丑又有钱的厂长儿子。

大多数青年的母亲也不喜欢宋时夏,年纪轻轻招蜂引蝶能是什么好女人?又懒又馋爱臭美、不会种地、屁股小肯定不能多生几个、结婚后估计不老实。

但凡在村口闲聊的妇女看到漂亮女孩都是这种想法,自家儿子娶不到就诋毁,只要被两个以上青年追求过的女孩子都会被村口的大婶们议论评价,仿佛有多么不堪。

陈娇也是被议论的一员,不过都是批判她不孝顺跟家里人闹翻脸、娶这种媳妇回家肯定不安宁,都等着看她以后跟男人吵架后无家可归的好戏。

当一个人优秀到别人找不到缺点批判的时候,那么大家对她的嫉妒就会变成羡慕。陈娇的一番话让邻居和村口的妇女对宋时夏连酸话都说不出来,提起她只有一句“命真好”以及无尽的羡慕。

陈娇来到厨房想看看需不需要帮忙。婆婆正在灶台前忙碌准备年夜饭。不是她刚刚出门偷懒,家里的鸡蛋和肉是婆婆的命根子,除了婆婆谁都不知道藏在哪。她知道婆婆防着她才故意出门给婆婆留时间把藏着的东西拿出来。

家里养了两只鸡,都是用来下蛋的老母鸡。陈娇猜测家里起码攒了50多个鸡蛋,即便如此婆婆都护着跟宝似的不让人知道地方,她猜霍璇没少偷吃。

婆婆的行为她没什么感觉,起码比上辈子表面对她好背地里却瞒着她帮忙隐藏丈夫出轨的婆婆强一点。反正她不跟婆婆一起生活,过年回来住几天把面子功夫做好,大家面上过得去就行。

案板上除了一斤猪肉只有十来个鸡蛋,婆婆连鸡都舍不得杀一只,不过在这个家除夕夜能见到油水也不容易。

刚进门时婆婆还很激动,见到他们手上拎着的东西后笑容就变得淡了很多。

陈娇先前还不理解,直到邻居提到宋家的事她终于明白婆婆为什么是这个反应。

大概婆婆觉得霍凯去城里教书赚了不少钱,竟然舍不得给家里添置一台电视机或者洗衣机。她心知肚明婆婆肯定不需要家用电器,但是宋家出去打工半年的儿子都能给家里挣回来两件大件电器,怎么自家光荣的儿子去首都当老师就带回来几斤糖跟水果。

“你们日子过的咋样?”

陈娇帮着烧火,若无其事哭穷:“还成,就是平时开销太大攒不下来钱。霍凯一个月八十块钱的工资养着家,两个孩子上学是一笔大支出。我在学校食堂找了个洗菜切菜的工作才勉强没有入不敷出。”

婆婆显然不相信。

“城里咋这么花钱?一个月八十块都不够啊?”

“老太太,我们那是首都啊,首都哪有不花钱的地方?出门坐车都要钱,我们又没有院子,咱家院子里随便拔的青菜都要花钱,喝水交水费、用电交电费、做饭得买煤、哪哪都是花钱的地方。别看大学老师听着体面,实际我们住的楼房还没咱们村里有院子自在,一栋楼没两个洗衣机,谁家要是敢买个洗衣机肯定天天被人借。”

婆婆有些犹豫,城里人能过那么穷酸?

“宋家的秋生咋就赚那么多?还有宋时夏,她嫁的男人给买了电视机,大彩电值几百块钱呢。”

陈娇暗暗翻了个白眼,

“人家宋秋生是出去做生意,做生意有赚有赔。他又不是没赔过,今年运气才好起来而已,趁着手上有钱赶紧给家里倒饬一下很正常啊。你知道宋时夏嫁的男人是啥家庭?她婆婆隔三差五拎几斤肉上门,生怕她和孩子吃不上肉,宋时夏在我们那一片过得最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