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成功地踏足辽东土地(第2/2页)

所使用的炮弹,既可以发射中量级飞雷弹,也可以发射实心铁弹,还能够发射链弹以及霰弹。

既可以攻击敌方战舰,同样也可以支援大宋陆军精锐。

中量级的飞雷弹重量也就在十斤,威力虽然不如陆军所使的飞雷炮,但是用来攻击海面上又或者是岸上的敌军,同样也可以拥有巨大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大宋的炮舰,也仅仅只有这十三艘,每艘搭载十八门舰炮。

不过就现如今的世界而言,哪怕是只有这十三艘炮舰,整个大洋,都可以横冲直撞了。

而这,自然也是高璋图谋辽东的最重要的一件军事装备。

随着大军尽数登上了舟船,在那十三艘战舰的护航之下,开始朝着那北方挺进。

……

第二天临近黄昏之时,此刻辰州(辽宁省盖州市)的近海之地,奉了高永昌之命前来接应大宋精锐之师的何智,已经等待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作为一位已经离开在故乡大宋数载之久,甚至还在那大元国混到了副丞相位置的何智,此刻内心亦是颇为迫切。

只不过,身边皆是那些大元国的臣子,他自然不能在脸上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目光往身边一撇,正好看到了那位辰州刺史高桢满脸期盼之色地朝南而望。

而高桢自然也感受到了何智的目光,二人相视一笑之后,很有默契地移开了各自的目光。

高桢是渤海族,辽阳人,中过辽国的进士,没有想到的是,他在这大辽东京刚刚任职当了一个不大的小官,结果东京陷落,那高永昌就开始称王建国。

高桢作为渤海人,又中过进士,上前投奔,高永昌虽然也重用了他。

但是像高永昌这样见识短浅的军头,又怎么可能会听从高桢那些远期谋划,逆耳的忠言?

这亦让高桢甚是心灰意冷,觉得高永昌这厮就是一个蠢货,这大元国,必然不能在这战火纷飞的辽东之地久存。

而作为大宋皇城司的得力干探,何智自然也是知晓了这位高桢颇有才略胆识,刻意结交。

最后更是说动了高桢愿意弃暗投明,与他一同为大宋效命。

当饱读诗书的高桢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可以投奔大宋这样的最为重视读书人的强大国度。

而不需要去投奔那些蛮夷以求自保,高桢就决定与那何智绑定在了一起。

“看,你们看那边,那应该是宋国的船只来了……”

伴随着呼喊声,何智等一干大元国大臣,齐齐举目望去。

看到了那一艘艘犹如巨大的山峦般的巨舰,开始映入视线之时,一干元国的士卒,甚至脸上都露出了恐惧之色。

“这,便是大宋国的战舰,如山之巍峨,何其壮也……”

……

当大元国那些披着简陋的盔甲,握着那些质量低劣武器的大元国将士们。

眼睁睁地看着那艘让整个码头都占据的巨舰上,走下来的那些全副武装,一水的铮亮铁甲的大宋精锐。

迈着整齐而又昂扬的步伐,越过了那简易的码头,快步朝着岸上行来。

而刘法这位主将,并没有第一时间上马,而是朝着那些迎面而来的大元国臣工快步而去。

而那些大宋精锐步卒们纷快步登岸之后,警惕地注视着那些驻足于不远处的两千元国将士。

刘法与那何智为首的一干元国官吏一番寒暄,何智的身份,他在来到这辰州之前就已经知晓。

而此番刘法的到来,不光是率领精锐兵马抵达,还特地给何智带来了一份厚礼。

两千张弓,一万杆长予,还有三百领铁甲,一千领皮甲。

有了这么些好东西,相信大元天子,肯定会觉得能与大宋交道,是他最为正确的选择。

高桢这位治民之官,则会继续留在这里,配合宋军掌控这辰州之地,安抚辰州百姓。

刘法打量着不远处的辰州城,还有这片辽阔的原野,内心亦是分外的唏嘘。

这片土地上,经历了无数的岁月,终于有大宋的军人踏足。

这一次,自己既然来了,这里,就休想再脱离大宋的统治。

一队队的大宋精锐开始向着那辰州城快速移动,而在同一时刻,已经在那大淡马岛经过了补给的运输船队,已经启航。

正朝着这辰州快速行来,那支船队上,有着过万的扶桑岛劳工,还有大量的优质火山灰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