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姜丽娘(下)(第4/5页)

他断断续续道:“丽娘啊,你所在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呢?圣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是真的好奇啊……”

姜行握住老师枯瘦却仍旧温暖的手,流着泪道:“那是个很好很好的时代,没有皇帝,没有奴隶,所有孩子都能读书,没有人会被饿死……”

石筠听得出神,良久之后,终于微微一笑:“听起来真不错啊。”

他转动眼珠,看向这个最小的弟子,慢慢道:“到我们这样的世界来,很辛苦吧?”

姜行泪如雨下,握住他的手,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石筠喘息了一会儿,继续道:“丽娘,我要谢谢你,既是为我谢你,也是为天下人谢你,有你这个弟子,我是真的高兴……”

一语说完,他极疲倦的颤动了几下眼睫,眼眸就此闭合。

姜行伏床痛哭出声。

……

操持完石筠的丧礼,姜行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了一半。

一个人闷在房里,不想出门,也无心社交。

芳娘有些担心,悄悄问裴仁昉:“要不要去劝劝丽娘姐姐?”

裴仁昉说:“不用,叫她自己冷静几天吧。”

就这么过了三四天,才带着姜行整理了一半的教材进去,手里边那一摞书稿卷起来拍了拍她的脸:“还写吗?”

姜行坐起身来,用力揉了揉脸,恶狠狠道:“写!”

……

人活一世,要经历多少风雨和波折呢?

姜行不知道,也没数过。

老师死后,曾经与她亲如兄妹的孙师兄得知她将大半精力都放在编纂那套小儿入门的教材上之后,几乎与她反目:“泱泱华夏,难道还要倒退到茹毛饮血的时候吗?为往圣继绝学,多少孤本绝本难以下传,丽娘,你居然把精力都倾注到这种东西上?!”

他把姜行编纂出来的那本书丢到地下,拂袖而去。

姜行默默的捡了起来。

她要做的是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明理,她觉得自己没有错。

而孙师兄在做的是整理古代圣贤散遗的旧典,那是华夏文明的结晶,他也没有错。

世间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呢。

等到那套入门教材编纂出来,皇帝姐夫很给面子的收录进了藏书阁,但具体的推行却很不顺利。

读书人科举为官,考的是四书五经,谁有闲心去看她编的闲书呢?

皇帝姐夫倒是有心改革科举,但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

姜皇后做主,在长安开设了女学,姜行也有心在其中选一个继承衣钵,找了一圈儿,竟然没人愿意。

才藻非女子事也。

也是,世间多得是一厢情愿之事。

姜行蹲在水池边,两手抱膝,默然不语。

裴仁昉缄默的站在她身后,看了半晌,忽然问她:“失望吗?”

姜行道:“有一点。”

很快又站起身,振作起来:“不能怪她们。是这个时代,让她们只能把婚嫁当成一生的事业去经营。”

裴仁昉问:“还要继续吗?”

姜行道:“要!”

……

姜行很有钱。

皇帝姐夫赏赐了很多,她自己也很能赚钱。

当初以姜家兄妹三人为首草创的那家公司,几乎是源源不断的进钱,姜行自己盘算着,要说自己是大昌第一首富,那有些夸张了,但要是说稳稳能进前十,绝对不虚。

昔年姜家男人去县衙誊抄文书,姜家女人上街卖豆腐脑赚几个辛苦钱的旧事,早就是过往云烟了。

现在的姜家,堪称豪富。

为此,姜宁反倒主动去劝妹妹:“我们手里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留一个数字在手里,有什么意思?若能够保全富贵,永远都不会缺钱,若不能,钱也就是没用的东西了。”

打算把手里的股份捐给朝廷。

姜行对哥哥刮目相看,欣然从之。

兄妹俩一起把手里边的股份捐出去了。

倒是搞得朱元璋有点不好意思了,有心想给舅兄跟小姨子些许封赏吧,又觉得封无可封。

舅兄是侯府世子,总不能给封公吧?

小姨子已经是翁主,也没法儿再进一步了。

真要是再加恩赐,不是宠信,反倒是害他们。

最后各赐了一份丹书铁券,非谋逆大罪,皆可免死。

姜行心说:行吧。

比没有好。

然后开始投资建厂,按日结钱,不限男女,工钱给的不算很高,但也绝对不低。

想进厂上班?

可以,先把基础教材研读透了。

很简单的,就是几百个日用字,还有些简单的算数题。

想再往上升任管事?

可以,去学中级教材。

以此类推。

第一家工厂开设起来的时候,姜行跟裴仁昉都去了,备了整整一百挂鞭炮,声响震天。

裴仁昉问她:“会有用吗?”

姜行捂着耳朵,大声回答她:“我怎么知道?但总得试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