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3/4页)

“师父,黎叔之前不是说不好收野生药材了吗?别是将好药材都收走,不让我们用吧?”程冬冬心底忽然涌上一股危机感,“今年继续干旱的话,很多药材稀缺,他们又全部买走给咱们使绊子,我们岂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医馆和药厂都有囤药材,白苏暂时不太担心断药,只是长久以往肯定会有影响,“药材那么多,想收走压在手里?他们没那么傻。”

檀越看了眼回春堂的方向,“之前查了,收了一直堆在仓库里,再观察观察他到底想干什么。”

“白医生莫担心,我也会看着一点。”谢留行说完又看向台上说话的副会长,然后又请白苏上去再分享一些治病心得。

白苏实在不想上去做显眼包,拒了谢留行的建议,安静喝着茶,一副我打算参加完就走的意思。

谢留行哪会让她就这么离开,下午还安排了中医义诊,晚上还有其他安排。

一听还有义诊,白苏便打消了中午离开的想法,等上午交流环节结束后,便去宴会厅用午饭,午饭准备的全是养生药膳,很符合在场中医人的气质。

午饭里也是觥筹交错一片,还有许多中医走到白苏跟前:“白医生,听说你打算开医学院,什么时候建好?可招成年学学徒?招收学徒有什么条件?”

白苏说道:“暂时只想招幼年班。”

“不招成人吗?我有个不成器的儿子,是学中医出生,可是从学校出来后竟然连脉象都不会把。”一个中医很无奈,“因为和他母亲离婚了,因为跟着他母亲,最初不愿意学,所以没有启蒙,如今他倒是想学了,却又学得一塌糊涂。”

白苏:“很理解的你做父亲的拳拳之心,但暂时没有考虑。”

除了传承中医,中西医学院出来的学生想要转变得重新学,而且需要再耗费七八年时间,现在的人都比较性急,她不确定大家都能像何信、程冬冬一样耐得住性子。

中医轻叹了一口气,“好吧。”

又有中医过来询问:“白医生,能问问学院具体什么样的风格吗?我家小孙女也有些天赋,不过已经六岁,准备上小学了。”

“是比较传统的中医学院。”白苏说道:“我们已经申请学院相关证件,会和学校一样,有学校里的正常课程,除此之外便是中医、国学等相关课程。”

“相当于学校了。”

白苏颔首:“开学院的目的是想启蒙、传承中医,所以里面的一切都会偏传统一些。”

“我们知道。”众人点了点头,学中医没有十几年是学不好的,他们各家的底蕴一般般,若是能得白苏从小启蒙,以后定比他们长辈们强。

众人又了解了一些中医传承学院的一些事情,并询问了招收时间才慢慢散去。

谢菘蓝等人也帮家里小孩预约了个位置,只等传承学院建成后参与考校入学了。

“这下不愁没人来学了。”白苏计划第一年只招一百人,但找她了解的人就有好几百人。

檀越:“到时精挑细选一番。”

白苏点点头。

午饭后休息一会儿,众人便去庄园门口的位置给人义诊,来义诊的都是住在周围的村民,有些消息灵通的富商、市区住户也找了过来。

门口一排摆了二百张义诊桌子,包括白苏、檀越在内的二百多位医术精湛的大夫排排坐下,为排队的村民们看诊。

来的人都是各自小毛病居多,一个老太太运气好,直接排在了白苏和檀越的位置处。

老太太年纪大,并不认识两人,只听村长说这里有免费的中医,让大家都来看看,她就拄着拐杖溜达着跑来了,“医生,我时不时觉得心口呼吸难受,去医院检查又没查出问题,你能看出是什么问题吗?”

白苏伸手帮她摸脉,脉象沉细,肾阳衰微,“腰膝酸软?疲惫无力?手脚发冷?”

老太太点头,“年纪大了都爱这样。”

白苏又问:“有时候喘、难受,有时候不喘,难受的时候是不是没怎么用饭?”

老太太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是。”

“一般都是我早上出去遛弯时,一下子就不舒服了,回来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许多。”

“心肾阳虚,但症状不明显,所以查不出问题,等血瘀形成后便会查出心脏病等疾病了。”白苏收回手,只是即将转成少阴病的太阳病罢了,心阳不振,扶阳固肾就好了。

“给你开一个药方,你直接拿去医馆抓药。”白苏提起笔,刷刷刷的就写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用量后递给老太太,“去抓药时问问医馆大夫,是野生药材就按这个抓,若不是每一种用量加5克。”

老太太挠了挠脑袋,“我记不住咋办?”

“那我给你写上。”白苏小心帮老太太写上,又叮嘱她多吃一些补肾的食物,平日多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