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只要本家继承人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一切都可以成为局面上当筹码。

姜佩兮能下床那天,杨宜来见她。

在简单问过病者的身体情况后,杨宜突然跪于地。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姜佩兮连忙起身去扶她,“我还没有谢你对我的恩情,杨主君怎么这样折煞我?”

惯来独当一面的杨主君,露出她的无助,“求姜郡君救杨氏,救苑门的百姓。”

“发生什么事了?先起来,我一定帮你。”

“苑门出疫了。”她是哽咽着把这句话说出来的。

姜佩兮怔了一瞬,紧接着便问,“这你不跟裴氏说吗?”

“说了,但是裴主君的意思是,他只帮能帮的。杨氏能不能熬过这次,要看各人造化。”

“什么叫看造化?这是看造化的事吗?”姜佩兮不由蹙眉,只觉裴岫满嘴皆是无稽之谈。

疾疫看造化,这是什么笑话?

他以为这是他能不能长生成仙吗?还看造化。

“苑门现在情况怎么样?”

“已经封城,不许进出。但里头死的人很多,已经没地方埋了。”

“裴氏帮你们到哪一步了?”

“派了些大夫过去。”

姜佩兮等了好一会,也等不到杨宜再开口,她难以置信地反问,“没了?”

“没了。”杨宜摇头。

坚韧如她竟也红了眼眶,再开口时也声音哽咽,“若不是此番杨氏实在找不到生路,我也不会向您求助。”

“我会全力帮你。”

姜佩兮用巾帕给她擦眼泪,“我立刻写信调人去苑门。等会我再去求我阿姐,尽量争取些帮助。等我写信给我母亲,她最喜行善积德,这件事她一定会帮。”

在将自己身边人想过后,姜佩兮又想向各家求助,她便问,“你有向其他世家求助吗?之前很多大世家都在,你应该跟他们说明苑门的情况。”

“我不敢说。”

“为什么不敢说,这有什么不敢的?”

杨宜垂下眸,“郡君难道不知道以前大多数疾疫,最后是怎么控制住的吗?”

杨宜这一问把姜佩兮问的冷静下来。

疾疫在九洲并不少见,史书纪传里更是数不胜数。正面去解决病情的案例,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都是放纵它流肆。积极去解决是死那么多人,不管也是死那些人。

次数多了后,世家都不再乐意管。费力不讨好的事,没人愿意做。

在当世,谁家谁处遭了灾,确实只能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能熬过来就熬,熬不过来就死。

天灾下的生命极为脆弱,而可怕在于其中往往还有人祸助推。

为防止疾疫散播,世家联合起来焚城活埋,种种暴行也不是没有。

姜佩兮握紧杨宜的手,“是我思虑不周。你等等,我先写信,然后我们再一起去求我阿姐。”

摊纸提笔,写好一封信后。

想起什么的姜佩兮看向杨宜,“你可以向子辕求助,他就在东菏。以他的性子,不会不管,更不会伤害你们。”

见杨宜看着她不说话,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姜佩兮隐隐觉得不安,“怎么了吗?”

“东菏的情况,不比苑门好多少。”她说。

这话让姜佩兮愣住,“怎么会?东菏难道也……”

杨宜将更多的实情告诉对方,“不仅是东菏,还有门利、临城,情况都很不好。”

这于姜佩兮而言,完全难以置信。皱眉推算时间,她去翻找前世的记忆。

难道前世的天翮七年,消失大半年的周朔是被东菏的疾疫困住了?

可这样大的事,前世里建兴怎么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呢。

周朔也从没和她提过疾疫。

这样大的事,他怎么也不至于半点口风都不露。

姜佩兮思忖着,说服自己东菏与苑门的出疫只发生于今生。

“杨主君会返回苑门吗?”

杨宜颔首,“我的家人、族人都在苑门等我回去。”

“杨主君打算什么时候走?”

“等您见过姜主君。我想带些物资回去,那边已经快什么都没了。”

姜佩兮没有再继续写信,而是起身对杨宜道,“我现在去见我阿姐,你去收拾车马准备启程。”

“郡君不给姜王夫人写信吗?”

“不了。”将写好的信叠进信封,姜佩兮将信交给杨宜,“劳你把信寄出去,他们收到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至此刻,姜佩兮格外冷静,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

“我先去求我阿姐。不论她帮不帮,我都与你一起过去。”

杨宜握紧信,她看向往外走去的贵女,“如果您愿意去的话,周司簿的境况会好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她回头看去。

“东菏和苑门不一样。杨氏族人都在苑门,百姓不怕被遗弃。但东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