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柔州与富谷(第2/3页)

但即便如此,卤碱这门生意也是没人会放弃的。尤其草原诸部酋豪们,原本毫无用处的卤碱,居然能往中原卖钱?那还不死命卖?价钱低一点都无所谓,反正成本很低。

酋豪们赚了钱,牧民们靠出卖苦力也能分点汤汤水水。而牧民们有钱了,商徒也会蜂拥而至,带来廉价的商品,让大家的生活都能得到改善。

曹录事是契苾璋在河南征战时就投靠过来的落魄文人,在郡公府上很久了,对最近二十年草原的变化一清二楚。

曾经有傻子胡言乱语,说大夏圣人不断从他们这里抽丁打仗,征集牛羊,应该反了他。嗯,此人最后的下落应该是在集宁县的某处砖窑场,戴着镣铐搬砖头。

大伙都不是傻子。草原与中原的经济联系愈来愈紧密,这带来了多少好处?

其实不光卤碱了,活畜、毛皮、奶制品、牛角、牛筋,以及这几年兴起的红糖、蜂蜜之类,不光普通商徒收购,内务府也大肆收购,为草原换回了铁制工具、瓷器陶器、锅碗瓢盆、茶叶烈酒甚至是丝绸、书籍、乐器之类曾经的奢侈品。

贸易双方都大得其利,都改善了生活。

造什么反?让日子变得更差么?不好意思,普通牧民不答应。

造什么反?我家可是皇亲国戚!不好意思,契苾家也不答应。

这次圣人召诸部北上会盟,契苾让一早就集结上万兵马,带足路途所需粮草,匆匆北上了。执行命令如此之坚决,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夏天子,是真把他们当自己人,比前唐那会做得还到位,那就回以自己人的忠心,如此而已。

……

“黑城子到底在哪?”

“去了会不会饿死?”

“那地方真能种地吗?”

“会不会有危险?去年去的人都回来了吗?”

麟州东北富谷镇外,征集自绥、银、麟三州的三千名土团乡夫正在赶路。

他们刚刚忙完家里的春播,没想到又要赶着马车,前往碛北草原春播,可真够忙的。

富谷原本是个军镇,现已被裁撤,慢慢变成了一个商业集市。

从关中经鄜坊北上,从诺真水、可敦城、胜州、参州南下,以及关北、河东之间经黄河的东西商路,均在此交汇。三十年发展下来,户口渐丰,商业繁荣,甚至不比州城新秦差了。

乡兵队伍经过此处时,又有一队人跟了上来,他们是司农寺的官吏,在此采买了不少农具,又雇了一些兽医、马夫之类,跟着一起北上。

“不就是服兵役么?”带队的是银州州军指挥副使野利著,只听他说道:“以往被征发上阵,那是要真的直面锋矢,此番只是种地,何忧也?回来后,一人还能领一缗钱、一匹布、一头羊,已经很可以了啊。”

乡勇们听了,士气稍振。

确实,不就是种地么?总比打仗好。更何况朝廷还有赏赐,比以往好太多了。

驿道西面的草原上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引得众人张望不已。

军镇裁撤了,但改成了一个仓库。库内最主要的物资便是干草,另有少部分杂粮。这会铺天盖地的骑兵停在了仓库附近,库门大开,一车车草料被拉了出来,喂养马匹。

“是禁军马兵!”

“不知道哪部分的,我兄弟在金刀军当队副,去年回乡一次,可威风了。”

“禁军都来了,圣人莫不是在附近?”

“在哪?圣人在哪?”

一提到圣人,方才还满腹牢骚的乡勇们顿时来了精神。小时候就听祖辈们讲着圣人的种种传说,如果能见到真人,回去后还不被人羡慕死?

正在与司农寺属吏交谈的野利著也抬起了头,四处张望。

“圣人还在银州接见耆老,这只是打先锋的队伍。”司农寺的官员说道。

“原来如此。”野利著笑了笑。

其实,他也很想见到圣人啊。作为野利氏的第三代远支,他是不可能得到家族多大的照顾了,唯一的往上爬的路子就是,凭借还算出众的武艺,立下战功。

折嗣裕不也是折家支脉族人么?现在他那一脉,已经不比主脉差多少了,这就是榜样。

大群骑兵的到来,同样惊动了富谷镇的百姓。

“圣人来了”的谣言不胫而走,引得百姓纷纷张望。

“吾皇万岁”不一会儿,有人看到一辆华丽的马车,顿时喊了出来。

“吾皇万岁!”人是从众的,一人喊,很快带动了其他人,欢呼声响彻云霄。

月理朵掀开车帘,神色复杂地看着外面。

有些时候,她很希望这些欢呼声是向着她的,但经历了这么些年,她知道这是痴心妄想。

再看看车内其他几个女人。

有建极八年于龙泉府被掳的渤海王后高氏,有建极十二年于大理被掳的长和太后王氏,有乾宁三年(896)于黑城子被俘的回鹘公主仆固氏,而她——作为契丹八部的可敦,于建极七年在北楼,被亲兄弟出卖,落入圣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