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大战略(第2/3页)

邵树德看了哈哈大笑,让人给那些孩童赏些干酪、肉脯,再把他们送走。

“阿爷!”八皇子邵端奉从城内赶了过来见礼。

“现在有几户百姓耕地?”邵树德问道。

“缘河开垦者计有两千三百余户,约九百余顷地,今年还是糜子,已经下种了。”邵端奉答道。

“规模已经不小了。”邵树德很满意,儿子不是一问三不知,对封地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种植规模不要随意扩大。”邵树德说道:“可以改种小麦,但耕地千顷已经足够了,你们现在也没多少人。有没有询问过本地人,少冷川的河水有没有减少?”

“问过了。”邵端奉说道:“都说近几年河水少了,有些沼泽干涸了,长满了草。”

“雨水少了,种地也消耗了水。”邵树德点了点头,道:“先尽量维持住。如果有余力,可以建一个陂池。天,会越来越冷,雨也会越来越少,做好这个准备。”

“是。”邵端奉应道。

邵树德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今天考校的两个问题,八郎都提前做了准备,很好。

张策应该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个王傅的人选不错。

“陛下……”陈诚心有疑惑。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道:“先去那边坐下来,慢慢聊。”

他已委任铁林军军使符存审为沈州行营都指挥使,军务不用他操心,他的工作主要还是放在辽东的经济布局上。

宫人在地上铺好了帷幄、毡毯,邵树德、陈诚、邵端奉、张策四人相对而坐。

淑献皇后何氏母女起身行礼,然后招呼宫人给他们上茶。

陈诚对这个女人没太多好感。

水性杨花,贪恋富贵,为此不惜把女儿推入火坑。

有的人是没有选择,比如余庐睹姑、月理朵母女,有人则大有选择余地,比如张惠、储氏的女儿都得封公主,何氏其实也行。奈何,奈何!

不过他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厌恶,相反言笑晏晏,礼数做得很足。

“陛下。”茶点送上来后,陈诚清了清嗓子,道:“臣有幸恭聆陛下教诲,得知天气转寒,雨水减少之事。这十年看下来,冬日确实天寒,虽偶有反复,但比之十年前,终究是冷了不少。雨水亦是日稀,长此以往,或对农事不利。臣斗胆问陛下一句,若七圣州、渤海国这种苦寒之地,不再适宜居住,则何如?还有必要大动干戈吗?”

“不至于此。”邵树德笑道:“再冷,也是可以耕作的。更何况这会离真正寒冷的时候,还有数十年。”

陈诚沉吟了下,又道:“陛下圣明,所言应当无差。不过,大军征伐,耗费无数,值得吗?”

“陈卿当知朕意已决。”邵树德说道。

说完,又多看了一眼跟着他数十年的老伙计,暗道老陈一直是支持自己各项政策的,如今又找机会询问,看样子支持的表面下,心中还是有想法。

于是反问了一句:“而今北地户口不下两千万,陈卿觉得多久会翻一番?”

“总要三四十年。”陈诚说道。

“三四十年并不长。”邵树德说道:“三四十年后,北地其实尚可维持。甚至七八十年后,也没问题。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总要想得长远一些。而今新朝肇建,勃勃生机,数十万将士横扫四方,未逢敌手。不趁此时多屯点地,更待何时?”

其实,这本就是邵树德真正的想法。

大夏有安定了二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关西,有恢复了十年、人烟渐有起色的河南,还有保存了大部分精华的河北,这既是实力,也是烦恼。

武力和国力,很多时候没法兼得。

唐太宗有武力,但没国力,没法以千余万唐人强吃数百万人口的高句丽,于是只能迁移。

明万历有国力,但没武力,于是成就了老奴萨尔浒之战的传奇,辽东失控。

马尔萨斯陷阱的威胁,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对冲,不然他的王朝会比其他朝代更早内爆。所以,邵树德决定更深入一层,趁着他掌握着历朝历代开国以来最强国力的时候,横扫四方,多占土地。正如他一直在趁着成本低的时候大修宫城一样,过了开国初期,很多事情就办不了了,或者即便办下来,也成本激增。

“另者,朕意欲控制草原,若无辽东在手,只有阴山,你觉得怎样?”邵树德又问道。

“如失一臂。”陈诚叹道。

“前唐之营州、安东都护府,多在辽南海边,地虽沃壤,然饱受北边辽泽之契丹、奚人的骚扰。朕在辽泽置七圣州,屏蔽营州、安东府、沈州等地的威胁,故得以放心开垦,百姓安居乐业。”邵树德说道:“又,大鲜卑山横亘南北,将永安宫、七圣州与西边的草原隔绝开来,此为一天然屏障。但七圣州和永安宫想要长期维持,必须背靠一个稳定的钱粮基地,就是渤海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