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受封(第2/4页)

在此之前几乎无人知隐素擅长丹青,她话音才一落,便有议论声传开。

“不可能吧,这画怎么会是傅姑娘自己画的,她不是不擅丹青吗?”

“对啊,上回顾姑娘分明说过傅姑娘不擅丹青之法,所以不知作画有多费神。当时我记得傅姑娘并未反驳,应是不会作画之人。”

“她没有反驳,却也没有承认,或许会也说不定。”

议论的人全是德院学生,声音渐大。

皇帝方才故意相问,正是不愿见自己母后沉浸在悲痛之中,有意转变话题。眼下听到这些议论声,心中立马有了主意。

“这话真是出自你之手?”他问隐素,半信半疑。

“回陛下的话,正是。”

皇帝把玩着手上的扳指,不知在想什么。

这时魏明如突然站了起来,道:“臣女在京外之时就耳闻过不少傅姑娘的事,听说傅姑娘不仅琴弹得好,还击得一手好鼓,没想到作画之功亦是如此厉害。臣女一直未曾亲眼得见,深以为遗憾。臣女有个提议,不如请傅姑娘当殿作画一幅,也好让我等一睹曾相国弟子的风采。”

殿中瞬间静了下来。

话说得再漂亮,其实还是怀疑隐素。

刘太后皱了皱眉,下意识看了一眼秦氏。

秦氏已经挂了脸,乍红乍青的,不知是气的还是臊的。猛不丁感觉刘太后朝自己看过来,她一时忘了对方是当朝的太后娘娘,只当是自己幼年时的芳姨。一时间像是受了委屈找长辈告状的孩子,不由自主红了眼眶。

“太后娘娘,那画真是臣妇的女儿画的。”

刘太后一时间不知该笑还是该骂,这孩子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藏不住心思,都是当娘的人了,还不如自己的女儿沉得住气。

“既然是她画的,让旁人长长见识也好。”

事到如今,隐素不得不表态。

她行礼道:“臣女愿当场作画。”

很快有太监们搬来桌子,宫女们呈上笔墨颜料。

调了色润了笔,她在众人的注目之下铺纸动笔,且不说纸上画的是什么,单看她作画的姿态以及淡然挥笔的动作足以震惊所有人。

那一身中规中矩的粉色衣裙,同不少人撞了色。然而哪怕是一片的粉色之中,她这一抹都尤为娇嫩鲜活。

刘太后眯着眼,恍惚中觉得那作画的像很久以前记忆的某个人。

像谁呢?

她怎么又想不起来了呢。

可能她是真的老了。

诶。

皇帝老神在在,一副饶有兴致之态。他最喜风雅之事,又自诩风流,平生一爱谈情说爱,二爱舞文弄墨。

以前微服私访时,他没少凑文人圈的热闹。若非身份所限,他是恨不得见天的去参加那些个文人墨客比诗斗画的诗会雅集。

半个时辰后,隐素搁了笔。

侍候在一旁的太监将画呈上,一时殿中鸦雀无声。

画中观音法相庄严地坐于莲花座台之上,手持净瓶柳枝垂眸静思,身后佛光普照光相神圣,让人一见之下双膝发软欲跪拜磕头。

观音像不少见,但如此宝相佛光的不多。其一可见作画之人的笔法功力,其二又昭示了作画之人的虔诚佛心。

更令人惊叹的是,画中观音的面相有四五分似刘太后。

刘太后见之,颇为满意。

皇帝看向隐素的目光赞许有加,也很满意。

这时殿外有太监匆匆而来,传话传到刘太后身后的嬷嬷耳中。那嬷嬷俯身在刘太后耳边低语几句,刘太后眉宇间淡淡的哀伤瞬间散尽。

所有人不明所以,猜测不已。

刘太后小声和皇帝耳语几句,皇帝也跟着面上渐有喜色。母子二人再看那观音画像,皆是越发满意。

多宝生了一个玲珑佛心的好女儿。

这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

刘太后示意隐素上前,连连夸赞之后,对秦氏道:“一晃多年过去,你女儿都这么大了。哀家近些日子常想起你父亲,他是哀家最为敬重的兄长,可惜哀家却未能见上他最后一面。”

兄长?

众人惊疑,更是猜测刘太后和秦氏的关系。

皇帝安慰道:“母后莫要难过,如今多宝妹妹到了京中与我们团聚,想来舅父在天之灵也瞑目了。”

秦氏眼眶越红,她感动太后和皇帝说的话,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若不是怕殿前失仪,她怕是要哭上一场。

早有心思活泛的人听出了刘太后和皇帝话语中的深意,又是兄长又是舅父的,分明是将秦氏视为骨肉至亲。所以听到皇帝突然册封秦氏为县主之时,有人心道果然。

秦氏傻眼,红红的眼中一片茫然。

县主?

她吗?

她成县主了!

直到出了宫,她还久久回不过神。

宋夫人等人给她道喜时,她只会咧着嘴笑,欢喜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以前她只在戏文里听过什么县主郡主的,没想到有朝一日她也是县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