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3/4页)

谢三这儿温殊色倒没多大担忧,事先她曾问过谢老夫人,谢老夫人说,“怎么不喜欢?你看他整日忙里忙外,脚不沾地的,不就是个当官卖命的料?”

倒是父亲和三哥哥,两人的兴趣爱好都在那海水里,性子野惯了,要他们一直呆在凤城哪儿都不去,也不知道愿不愿意。

祖母年岁已高,大伯一家又去了东都,这次回来本也走不掉,给他们领份官职,踏踏实实地留在凤城,挺好的。

马车正好过闹市,桥市夜里最为热闹,楼上的华灯时不时映入马车内,茶楼酒肆里坐了一堆的文人墨客。

突然一阵香味飘进来,温殊色忍不住咽了下唾沫。

祥云也闻到了,“好像是炒蛤蜊的味儿,娘子饿了吗,奴婢去买点吧,娘子平日最爱吃……”

不提还好,一提温殊色便觉得舌头寡淡。

祥云推开车窗,刚拂起车帘想要叫马夫停车,温殊色及时拉住她胳膊,有气无力地道,“咱们已经身无分文的人了,买不起这些。”

祥云回头,目露同情,“娘子,您真了不起。”

娘子哪里破产了。

旁人不知道,祥云这几日一直跟在温殊色身后,一清二楚,娘子压根儿就没用多少银钱。

最初从铺子里收来的粮食,还没来得及涨价,无论新米陈米,娘子都是以一百钱的价格统一收购。

后来崔家的米娘子没给现银,是用谢家和温家的铺子茶楼做了抵押。

最让人眼花的便是后来粮食涨价,娘子再购进来的几批,单是大米就涨到了如今的六百钱,翻了六倍,更不用说小麦。

所有人都不知道她是以什么价位买入,又买了多少。

实则娘子买的很少。

第一轮涨价后,没有人出粮食,到了第三天第四天见价格飙升,有百姓便忍不住了,试着出了一些,娘子按照当时的价格全都买了,买完后立马又提价格,几家农户得知自己刚卖完便上涨了三十钱,悔得肠子都青了,渐渐地没有人再出。

抬进府的那些粮食,不过是从这个库房挪到那个库房,娘子一边空炒着粮食价格,一边把库房里的存货成本抬高。

最后算下来,除了最初买铺子大米用的一万两,亏掉的只有温家和谢家的铺子和茶楼。

一万两现银外加茶楼铺子,换来三份官职,怎不值当。

铺子和茶楼在温家和谢家手上,便是几个吸血虫的指望,与其被他们腐蚀,还不如给自己买个官职来得踏实。

今日娘子给晴姑姑包袱里可是整整五十万两现银,去东都买几套房产,日后稳赚,不比茶楼铺子强?

只是往后要委屈娘子的这张嘴了。

祥云心疼自个儿的主子,“也不知道这大晚上的,这些人吃这么多作甚,明儿起来,指不定肚子又肥上一圈。”

温殊色:……

“把窗关上。”

谢家大夫人得知温殊色送完粮食,竟然去了王府后,心头便如同点了一把火,不断地煎熬,坐卧不安。

“你说她去王府做什么?”

“周夫人不会强征吧?”

“不行,你还是去王府走一趟,看看是什么情况……”

谢大爷这几日累得够呛,听她叨叨,来了火气,“你急什么?她那么大个人,温谢两家的铺子茶楼都抵押了进去,她能让人占了便宜?”

倒也确实如此。

可大夫人还是不放心,让碧云提了一盏灯,亲自去门口等,等了半柱香,正在影壁前踱步,便听到了巷子里的动静。

碧云立在踏道上,先看到了灯火,赶紧回头禀报,“夫人,人回来了。”

大夫人走出门口,远远便见一大对人马朝着这边走了过来,到了跟前才看清,靖王府的兵将她认识,可那几个穿铠甲的,陌生得很。

大夫人的心一下提到了嗓门眼上,等温殊色从马车上下来,立马上前拉住她问,“这是怎么了?”

温殊色一笑,“粮食都卖了。”

大夫人愣住。

温殊色没理会她,回头招呼身后的魏督监和王府的人手,“粮食太多,都在府上,劳烦各位自己进去搬吧。”

眼看一队人马进府去抬粮食了,大夫人心头很不是滋味,怨温殊色事先没同自己和大爷商量,竟然擅自去找了周夫人。

但已经卖了,说什么也为时已晚,继续追问,“什么价格卖的。”

想了想,温殊色道,“天价。”三份官职,可不就是天价。

粮食的价格一起来后,大夫人便想到了,这凤城里能买得起这些粮食的,除了崔家,也就只有周夫人。

一句‘天价’到底让她的心情好了一些,望了望后面空荡荡的巷子,又生出了疑惑,“银钱什么时候付。”

“已经付了。”

按今日粮食的价格,这么多粮食卖出去,银钱少说也得十几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