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页)

伟民嘀咕:“你现在就能去,把你那买大病保险的钱省出来,我再给你点,现在就去舒服,搞不好不会得大病。”

二琥脚踢,伟民闪躲,没踢到:“咒我!”

伟民道:“别以为事事能长久,知道吗?门口小卖部都关门了,饭店的青岛小海鲜都不卖了,隔壁老朱奶奶,前儿个也没了。”

二琥惊:“哎哟,怎么没的?年下还见她坐树下晒太阳,捏枣吃。”

“风烛残年,还不说没就没。”伟民有点沮丧。老朱奶奶跟他有点交情。闹饥荒那会儿,老朱奶奶给过他半块炸馒头片。

“没见搭灵棚?”二琥问。

“弟兄姊妹争房子呢。”

“造孽,”二琥骂,“幸亏咱就一个,好不好都是他的,没别的想头。”

一进门,杜正阳就直扑过来,在伟贞额头上点了一个吻,然后连说了三个“太棒了”。好一会儿,伟贞才从正阳的描述中明白,《杨贵妃》这个项目拿下来了。杜正阳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多年的导演经验、口碑,还有他和倪伟贞共同研究的故事大纲和前五集剧本,一举拿下投资,而且,他不但是导演,还兼任制片人,这就意味着,怎么算钱,他说了算。杜正阳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倪伟贞任由他说,像个妈妈看着孩子在学校得了个奖。倪伟贞也觉得骄傲,再度出山,出师大捷,势头正盛。伟贞对这个作品有信心,写杨贵妃的电视剧很多,但他们这个角度的没有过。伟贞和正阳要从家族兴衰的角度讲杨贵妃,全剧两条线索,一条是杨贵妃的成长史,一条是借着杨贵妃,讲述以杨国忠为核心的杨氏家族的兴衰起落,在那样一个帝国,一个中下层家族,怎么在大唐闪转腾挪,一跃而起,又怎么随着帝国的衰落迅速坠落,伟贞觉得这里头有很多东西可以讲。

都这个年纪了,杜正阳身上还是有种少年意气。越活越年轻了,倪伟贞感觉,她现在的心理年龄比他大。“小贞,要是这戏能成,能火,咱们结婚吧!”杜正阳很兴奋。不晓得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一时兴起脱口而出。又是个高难度问题。这次不能回避,有点算正式求婚。伟贞淡淡笑:“戏火跟结婚有什么关系。”

杜正阳一本正经解释:“戏火,等于这事儿成了,搞不好能是代表作。那等于这戏是咱们的孩子,爱的结晶,孩子都有了,还不结婚,像话吗?”他尽是这种歪理,“听过那句吗?一出戏要成功,必须演员要能爱上导演,导演要能爱上演员,从这个意义上说,那梁朝伟是爱王家卫的,王家卫也是爱梁朝伟的。我们这个戏也是一样,要想做得好,导演要爱上编剧,编剧也要爱上导演,既然爱上了,成功了,可以结婚。”

谬论。伟贞听着却很舒服。但她不打算答应,绝不能被小小的胜利冲昏头脑。她还是那个观点,她不为导演养老,当然,如果这部戏赚了钱,再连着拍个两三部,经济基础雄厚了,也不是完全不能考虑。总之,伟贞本着一个观点,不给自己找麻烦。

资金到位,跟着就是快写剧本。倪伟贞闭关写了几天,有进展。这日,杜正阳开车拉伟贞去郊区看景。倪伟贞才想起来,老妈住的养老院就在附近,因为闭关,一直没来看,如今到眼前,怎么也要过去瞅一眼。杜正阳道:“你们家老太太,有岁数了吧。”伟贞给他冷冷一句:“比你也大不了几岁。”一句话噎得正阳没话说。他在心里算,不对啊,伟贞上头还有大哥二哥,怎么算,老太太也是他长辈。“要不要买点水果什么的。”他讨好她。

“不用,都有。”

门口巨大的两根罗马柱,草坪宽阔,绿树成荫,车开进去,从大门走到住宅楼,足足要五分钟。

正阳道:“这家伙,想跑都跑不出来,跟监狱似的。”伟贞和正阳到服务处登了记,由工作人员带着探视。杜正阳小声嘀咕:“怎么感觉这里头的人,眼神都不正常,咱下次写悬疑恐怖题材就来这儿。”

伟贞喝:“闭嘴!”

走廊长得像走了一个世纪。到尽头,右拐,伟贞和正阳站在大开间门口,往里看,都是老头老太太,墙壁上贴着花,还有老人们的剪纸作品,一片嫣红。伟贞感觉这氛围仿佛幼儿园大班,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手工劳动。

倪伟贞迅速搜寻,没见着老妈。“我妈呢?”她焦急地用眼神向工作人员求助。工作人员向不远处一指,伟贞见有位老太太背对着她,头发几乎全白。伟贞怔了一下,才想起她妈过去有染发的习惯。“妈——”她上前叫了一声。老太太看了她一眼,继续忙手里的剪纸活计。伟贞怕刺激她,只好不说话,静静站在一边。等老太太剪好了,她才问:“老人家,这剪纸卖吗?”老太太道:“十块钱一张。”她还真卖。伟贞没带现金,她伸手,杜正阳赶忙从口袋里翻出十块钱来。伟贞端端正正奉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太太叮嘱:“贴在窗户上,大猫猴不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