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第2/2页)

因为赵不息用的是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方法,而且手段并不算激烈,所以在天下间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激烈怨言,寥寥几声抱怨也都淹没在了杂交小麦大面积推广和杂交水稻初见成果使得天下丰收的喜悦声中,引不起一丝涟漪。

赵不息昂首挺胸,高昂着头,用下巴看人地走进了咸阳殿,向嬴政回报她的成果。

虽然她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嬴政看在眼里的,而且其中也有一半的功劳是嬴政鼎力支持的功劳。

可做好了事情当然是值得夸夸的!

嬴政看着下巴都要扬到天上去的赵不息,无奈道:“若是你有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若是被别人看到朕朝野上下称颂的十五公主这幅小儿姿态,到时候丢的还是你的脸。”

如果赵不息没有看到嬴政脸上的笑容,说不准她还真以为嬴政觉得自己太骄傲了。

可嬴政面上得意的微笑出卖了他的心情。

“我这么厉害,你身为我爹当然要夸奖我啦!”赵不息戳破了嬴政的伪装,“我又不能对着属下表示出得意,那样会被劝诫说不够沉稳的,所以当然要加倍在我爹面前炫耀了。”

“我在我的属下眼中是可靠的主君的,但是在我爹眼里肯定无论多大都是需要夸奖的小孩子啦~”赵不息理直气壮。

嬴政不知道为何赵不息的脸皮近来越来越厚,竟然连炫耀这样不沉稳的事情都能说的这样理所当然。

可偏偏嬴政就是很吃这一套,他还是很享受子女的亲近的……可惜敢这么亲近他的也只有赵不息一个。

不过好在赵不息是千古一帝的千古第一女儿,一个人撒娇的本事比三十个儿女加起来还要厉害,嬴政每次都受不了赵不息的嘴甜而选择纵容小女儿。

玩了一会之后,又进入了正事环节。本来嬴政是打算用半年的时间去收天下之书于咸阳,可如今在赵不息的努力之下只用了几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文化思想的统一,虽说还没有完全完成,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往后只需要按照这个体系做就可以了。

此事了,嬴政就忍不住惦记起别人家的土地来。

北方之地。

一片嬴政已经惦记了很多年的土地。

尤其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匈奴人,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又总是喜欢在秋冬小股入侵劫掠秦人。

嬴政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如今百越已定,内部已平,也是时候对匈奴出兵了。

“如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草运输。”嬴政对赵不息的态度比起前一段时间又有了不一样。

先前只有赵不息主动询问嬴政,嬴政才会交给赵不息一些事情,可如今嬴政心里对赵不息的认可又多了一些,会主动跟赵不息提起他的烦恼了。

——当然,目前还十分健康的嬴政对赵不息的态度更多的像是问计谋臣或者培养锻炼继承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粮草就是生命,粮草少则战败,粮草足则胜率大,若是粮草不足,甚至根本打不起来仗。毕竟人是要吃饭的,要是没有粮草,活着都成问题,更别提打仗了。

攻打匈奴最棘手的事情就是粮草,先前嬴政也不是没有对匈奴动过手,只是每每都因为粮草不足而只能打几次小型战争,只能起到震慑匈奴的作用。

想要攻城略地,还是需要发动大型战争才行。

粮草问题则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对外战争和灭六国的统一战争性质完全不一样。

《孙子兵法》中说过,打仗最好少带粮草,取敌人之粮用于自己才是上策。六国之中各个国家都有储存的粮食,秦军打到哪里就抢到哪里,能补贴大半的粮食,剩下的小部分再从秦国运输去。

边打边抢,这才是这时候国与国战争的常态。敌人存粮我存剑,敌人就是我粮仓嘛。

可百越之地和匈奴之地则不一样,这两个地方如今都还不是农耕文明,自己都吃不上饭,更不用说供应秦军了,秦对外扩张的粮食都要自己从粮食充足的郡往边关运输。

百越之战第一次大败也有粮草供应不足的原因,也正是在第一次百越之战失败之后,嬴政南巡,亲自考察了水路情况,而后下令修建灵渠,从水路运粮。

水运比起陆运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运输速率,用灵渠运粮,保证了军粮充足,这也是第二次百越战争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可对匈奴就不能这样了,贯穿匈奴和秦朝领地的大河只有一条,黄河。

只是黄河母亲这时候……嗯,脾气不太好,运不了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