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3/4页)

范增沉思了一下,眼睛一亮:“不是我们三郡之人却能融入我们三郡之中,还敢第一个向老夫发问,好一个擅交游性勇敢的壮士啊。”

“你去派人问问,看他愿不愿意跟着黑石子。”

范增琢磨着,自家主君手底下谋士是足够多了,可能领军的唯有韩信小子一人,韩信又正在秦军营中,自己虽说也能领军可年纪毕竟大了。

而樊哙那几个虽也勇猛可要贴身保护主君,也没时间领兵训练。

得多搜罗几个将才来。

先修建的是纺织厂,这个很容易修建,就只是十几座普通瓦房罢了,重要的是里面放着的纺织机器。

墨家学宫那边设计图都还没有画出来,赵不息整日都能看到朱阳和几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据说是朱阳写信请来的墨家老头们争吵。这个说要建造两层的楼,那个说应该建造墨家机关城,还有一个说应当依山傍水挖山建造。

赵不息还好奇地凑过去看了几眼所谓的“墨家机关城”,然后就沉默了,诚实的告诉那位墨家大佬不能建,弩和重箭都是秦军专用,军营之外没有。

那个墨家老头显然脾气没有朱阳那么好,直接吹胡子瞪眼的告诉赵不息他自己就能手搓出来重弩。

点满了动手能力的顶尖工科大佬就是这么任性,可惜这是违反秦律的,赵不息是遵纪守法的好公主,是不会在咸阳城附近违反秦律的。

当然私底下问大佬要重弩设计图送去上党郡让她义父偷偷打造几十架不算。

纺织工厂只是普通的瓦房,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赵不息敢开纺织厂的底气是她和墨家弟子一起弄出来的纺织机。

水转大纺车,有32个纱锭,一日可纺麻百斤以上,是纺织史上的重大成就,用水力驱动,放在南宋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织机器。

而且这还只是基础版,赵不息和墨家弟子一起综合了珍妮纺纱机如今技术能达到的部分,将出纱口从一个增加到了八个。

一台纺纱机三个人操作,一日可织麻布三百斤。

连纺织女工都有现成的劳动力,常妮先前就“借”了车几日去帮着她拉麦子和晾晒麦子,所以如今常妮就要在纺织厂重做十日的工。

如常妮这样的寡妇咸阳还有很多,常妮有自己的土地,她偿还完工时之后就可以离开了,可若是没有自己土地的寡妇,是可以一直在纺织厂中做工的。

工钱不至于太多,可也能养活她们和孩子。

织好的麻布再由其他女工缝成衣服,里面塞上各种毛——鸡毛鸭毛羊毛兔毛。

实在不行,也只能多缝几层麻布了。

河内郡如今的棉花产量连河内郡都供应不了,更别提其他地方了,再过五年,差不多才能推广到天下各地,那时候黔首才能有棉衣穿。

好在咸阳距离川蜀比较近,赵不息和巴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纯粹的金钱买卖关系。

巴清给赵不息当了个中间人,给她介绍了另一位大商人乌氏倮,乌氏倮是秦朝最大的牛羊商人,也是一位女商人,牛羊多到需要“用谷量牛马”。

好在这时候,羊皮昂贵但是羊毛并不昂贵,毕竟一般人也都是穿羊皮袄,还没有其他人用羊毛织成毛线做衣服,赵不息只用了十分低廉的价格就收购到了一批羊毛。

甚至乌氏倮还给赵不息打了个折,交换条件仅仅是想要知道赵不息买羊毛干什么。

乌氏倮是一位十分有眼光、胆子也很大的女人,她敢和戎王做生意,能够得到秦始皇赐予的“封君”待遇,比起赵不息买的这一点羊毛,她对赵不息买羊毛做什么更感兴趣。

赵不息也没有避讳她,乌氏倮盯上了赵不息用羊毛可持续赚钱的方法,赵不息又何尝不是盯上了乌氏倮和戎族经商的渠道呢。

甚至赵不息对乌氏倮本人也很感兴趣,她爹那个化名“赵朴”的马商身份是骗人的,可乌氏倮却实打实的是秦朝第一马商,秦军的战马大部分都是乌氏倮供应的。

战马,秦始皇喜欢,秦始皇女儿也喜欢,虽说自己有“天可汗”技能,养的马匹可以违反一点生物定律一胎二马,可基数太小,就算是年年生小马也难以迅速组织起一队骑兵。

可买就不一样了,乌氏倮每年都能给秦军供应近万匹成年战马,想来赵不息钱给够了,想要买个千匹次一点的战马应该是能买到的。

品质次一点不要紧,自己有“天可汗”技能,多养几年就就又是一匹能骑着征战沙场的好战马了。

因着这个,赵不息还特意派了一队技术熟练的搓羊毛织毛衣的熟练工去乌氏倮那里交换学习。

有着充足的原料和先进的纺织机器,纺织厂顺利开了起来。

常妮先前是会织布的,虽说已经扔了这门手艺很多年了,可捡起来的速度也比其他现学的人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