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4/4页)

张良沉默了,他知道赵不息是为他好才劝他的。

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张良看着赵不息,轻轻一笑,“难道不息就没有什么旁人都是认为是不可能,可自己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吗?”

“有啊。”赵不息嘟囔了一声。

她想当皇帝,谁都觉得很荒谬。

哦,除了吕雉和范增。

说到这里,赵不息也就不再问张良愿不愿意跟着她了。

总归韩王室以后会死绝的。赵不息心想,早晚张良都是她的,不着急这一时半刻的。

赵不息心里不由感慨,韩王成真是既幸运又不幸运啊,幸运的是六国之人中少有的聪明人对他忠心耿耿,不幸的是这位聪明人谋圣张良被人觊觎,而想要得到张良就必定要除掉他。比如现在,虽然赵不息还没有见过那个韩王成,就已经想着要怎么把他弄死了。

赵不息又将自己带来的几本兵书送给了张良,其中就有廉颇的那本兵书。

看到这些兵书张良顿时精神一振,却又不太好意思收下赵不息如此珍贵的礼物,他留恋的看了这几本兵书一眼,还是将这几本书推回了赵不息身前。

“此等珍贵的传家之宝,不息还是勿要轻易给旁人。”张良忍不住告诉赵不息。

“我知你为人慷慨好义,可有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

张良总觉得赵不息年纪小会被坏人骗。

在张良看来,一开始被郑交假借他的名义骗过来的赵不息不仅不生气,还在知道他们缺钱之后就立刻慷慨解囊给他们十金,后来郑交和大铁锥离开的时候也是赵不息给了他们数十金,尽管最后结果不太好……

还有这次,赵不息才是第一次和项伯见面,就慷慨的送出去许多东西。

张良对此颇为担忧,急公好义者被人称赞,可往往少有好下场。

“你年纪还小,不知道人心复杂,就算是六国之人之中也是坏人多好人少,不可轻信旁人啊。”张良苦口婆心劝着赵不息,还将桌上的几本兵书直接拿起来往赵不息手中塞。

赵不息心里说,我当然知道人心复杂了,我现在不就是在用复杂的人心算计你嘛。

送出去的礼当然要对手收下才有作用了,想要取得,就要先舍得,她送礼从来就没有白送的。

赵不息将几本兵书硬塞到张良怀中,语气诚恳:“我知道子房的志向,复国不可不知兵,这些兵书虽然都是我辛辛苦苦四处寻求来的,可和子房同我的情谊比起来不值一提。”

张良听到赵不息的劝说,想起自己的复国志向,叹息一声,终究还是收下了赵不息递给他的兵书。

而后白玉般的脸庞染上红霞,强壮镇定道:“不息所说我的确难以推辞,不息之恩,良不知该如何报答。”

赵不息爽快一挥手:“害,你我之间数十年的交情还提这些。这样吧,子房若是不好意思无顾收下,那日后若是子房也有机缘得到有用的兵书之类,也借给我看不就行了,何必推辞伤了你我情分呢?”

到这里赵不息才图穷匕见。

赵不息这段时间旁敲侧听知道了张良现在还没有遇到黄石公,拿到《太公韬略》。

估计也就是往后几年的事情了。

现在不趁着张良还弱小的时候雪中送炭,难道还要等到张良拿到黄石公的传承之后再凑上锦上添花吗?那时候《太公韬略》可不就不是能轻易借到的了,可若是如今雪中送炭先给张良人情。

等张良得到黄石公的传承之后,这位君子必定会和自己分享《太公韬略》。

这种低投资高回报的投资她都不做那她还是人吗。

更何况,赵不息心想,你张良就算是看完了这些兵书又能怎么样呢?

张良,一个可以和韩信相提并论的偏科天才,情商和智谋点满,军事挂零,学着《太公韬略》这等一等一的兵书,实战却一点不行。在秦末四处叛乱的时候,张良和韩王成带着兵愣是一座城池都打不下来,最后还是刘邦帮忙打下了韩国原来的首都送给了张良。

嗯,这么一想,张良竟然也是一个侵国侵城的美人?

赵不息咂舌,还得是皇帝会玩啊,为了大才连城池都能随便送。

“子房,你收下吧,你不收下就是看不起我。”赵不息很诚恳看着张良,耳尖有些红。

人家刘邦送了好几座城池才借到的大才,自己竟然想拿着几本兵书骗他,真是……不干是傻子啊。

送完了礼物之后,赵不息又在颍川呆了两日,成功和自来熟好义气的项伯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之后就匆匆回到了怀县。

……三日后。

嬴政收到了赵不息寄过来的信。

【再送点兵书来好不好呀~我的好赵公,你的不息没有兵书看了!】

逆女,问他要东西都不愿意喊他一声“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