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4页)

黑石这个富得流油的例子就摆在他们眼前,黔首们的思想是保守又不是傻,黑石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都摆在眼前了,现在黑石子愿意带着他们一起种粮,他们庆幸还来不及,哪有人会怀疑呢。

黑石好几千的黔首自己都种这个,难道黑石子会骗他们吗?

因为效率比赵不息设想的快多了,换完粮种之后才到二月初,小麦播种还要等到三四月份,赵不息和陈长一商量决定干脆办一个农学突击班。

各乡里的田啬夫和想要学农的识字之人可以到怀县县衙接受陈长为期一月的教导,主要就是教导种植的最佳间隔距离、如何施肥、如何灌溉最合适,还有一些常见的虫害该如何预防这类农家学问。

赵不息也在黑石学堂中选了一批已经跟随陈长学了一段时间农学的学生派到各个乡中教导黔首们一些技巧。

一月后,天气转暖,春风拂面,地里堆满了黔首,各个乡间的小路上穿梭着拿着喇叭喊得撕心裂肺的农家弟子。

他们带着黑石开发出的各类先进农具来到各个乡中,里中。曲辕犁、耧车都带来了,甚至还有从黑石借来的牛……

耧车是一种播种用的农具,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最常见的三脚耧,播种时,用一头牛或者其他牲畜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天可以播种六百多亩。

曲辕犁则是耕犁的改进,将直辕、长辕改为曲、短辕,并且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盘,可以节省人力和牲畜。

这些都是赵不息出主意,和墨家弟子一起弄出来的先进农具,有了这两件远超此时农具的先进农具,可以将耕种的速度提升近十倍。

“先翻地!要往下翻一尺半深的土,使劲翻,把大土块踩碎!”

“施肥的时候要加水稀释肥料,使劲加水,别把苗给烧了!”

“每排种子之间隔一尺半再撒种,太密了营养供不上,太疏了浪费肥力……”

农家弟子们刚刚来到各个乡里的时候脾气都还是很好的,他们大多都是各个乡里出来的孩子,只不过是在黑石学堂读书罢了。

黑石子派他们回家帮助乡里乡亲耕种,他们一开始还惴惴不安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自己的这些叔婶长辈呢。不过这种不安只持续了不到两天,当他们发现不凶的时候总有人和他们嬉皮笑脸不愿听话,他们就开始变成了拿着喇叭黑着脸到处训人的模样。

一个月后怀县下属各乡的每一亩田地都种满了种子,黔首们脸上都带着笑,尽管每日都要被比他们年纪小许多的农家弟子呼来喝去,可他们眼中都盛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原来麦想要丰收是需要做这么多事情的,施肥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原来这么做就能避免虫害……怀县的每一个黔首都对秋天充满了期待,他们渴望丰收。

忙过了这手忙脚乱的一阵赵不息也终于得了空闲。

这怀县的事务范增一个人全干完了,范增有丞相之能,治理一个小县绰绰有余。而黑石内外之事又有陈平操持,陈平经过了这一年的历练已经初具了日后八面玲珑的陈丞相风姿,附近几个县的小贵族已经在陈平的游说下愿意唯赵不息马首是瞻。

赵不息竟发现她空下来无事可做了,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蹲在实验基地和墨家弟子讨论学术……

那是时候把去沛县提上日程了。赵不息摸摸下巴,提起笔蘸着墨水给吕雉写信。

年前她就信送出去了可直到年后吕雉的回信才到她手中。

吕雉在信中说,她和她父亲的关系闹得很僵硬,她的父亲还是想把她嫁给刘邦,说刘邦面相富贵,日后必定封侯拜相。

可吕雉并不愿意嫁给一个比她大十五岁,还在外面已经和寡妇生了一个儿子的男人。

吕雉写信告诉赵不息,她私下和刘邦又再见过面,她认为刘邦很有本事但是绝非良人,刘邦此人广交友而不进家门,可为官却不可为夫,且刘邦喜爱的女子是对他百依百顺的女子,自己绝非那种脾性。

只是她的父亲就是认为刘邦日后有富贵可以让他攀附,非要将她嫁给刘邦。

赵不息看着信就生气,立刻提笔回信告诉吕雉千万别因为生养之恩就什么都听你爹的,日后的日子是你自己过又不是你爹替你过,你嫁的不是良人,可他得到的是良婿啊,他就是想攀附富贵根本不管女儿幸福与否。

随信还附了百金,赵不息在信中告诉吕雉要是你爹说是他养的你,你必须听他的,那你就把这些金子扔给他还他养你的那些钱……

而现在,赵不息又写信给吕雉则是告诉她自己很快就去沛县了,想要请吕雉做自己的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