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6/7页)

继续走下去会迷路,她决定找个行人问一问。

不远处的女同志背着布包,走得快。

宁荞加快脚步追上去:“同志。”

对方仍在走,并没有搭理她。

宁荞犹豫一下,又说道:“打扰了,我想问——”

女同志转过脸。

这是一张清冷漂亮的脸,微微拧着眉,眸光淡淡的。

四目相对时,宁荞怔住。

“问什么?”

宁荞回过神:“请问供销社怎么走。”

她抬了抬手,随意指了方向:“那边。”

话音落下,那人不等宁荞道谢,迅速离开。

宁荞望着她的背影。

梦境果然是真的。

在梦中,宁荞见过她,她叫苏青时,是文中的原女主。

原剧情是这样的。

苏青时出生在农村,自幼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被灌输必须无私奉献的思想。可实际上,她内心一直隐隐渴望着离开大山。她为自己争取了上学的机会,等到升上初中,家人却死活不让她念,要将她嫁出去,给家里的哥哥弟弟换彩礼。而苏青时是有心上人的,对方与她一起长大,早些年入伍,承诺等将来回来接她,和她结婚。她盼着他能带自己离开,这一等,却等来他牺牲的消息。

苏青时的天都要塌了。恰好那段时间,原男主回老家探亲,对她一见钟情。这是她离开大山的唯一机会,即便对他毫无感情,苏青时还是没有犹豫,决定跟他随军。

苏青时的性子太冷了,人人都说她是捂不热的。

直到原剧情中作为对照组的宁荞,也随军进了大院。

军属们最喜欢拿宁荞和苏青时做对比。

宁荞在娘家是娇滴滴的大小姐又如何,出嫁之后,谁惯着她?她为将弟弟妹妹们拉到正道不遗余力,而苏青时,她谁都不搭理,婆家人将她宠上天。

在原剧情中,作为陪衬,宁荞的存在引发不少诙谐场面。

像是在江家老三和老四离家出走时,宁荞追出去,另一边,苏青时因心情不好出门,被丈夫和婆婆哄着回家,两边的刺眼对比不言而喻。

这样的事,时常发生。慢慢地,原女主终于逐渐敞开心扉,脸上多了笑意,与原男主心意相通。

女配宁荞变成悲惨、倒霉的代名词。

落入旁人口中,一切都只归结为四个字——她命不好。

原剧情的主旨是,出身好有什么用?不如嫁得好。

宁荞不知道这本年代文里原男女主的结局,更不知道自己的结局。

但她不认原剧情给自己安排的命运。

她的命可好了!

-

江珩和贺永言抱着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盆栽,稳稳当当放在自家小院。

这样一装扮,小院仿佛变得鸟语花香。

大院里,大家伙儿都已经见到江珩的未来老丈人和大舅子。

估摸着,新媳妇也快来了。

就在他们满心期待时,苏青时恰好回来。

对于军属们来说,也就只有娇滴滴的新媳妇能给大院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平时盼着年轻军官娶媳妇,好多些谈资。但苏青时不一样,她是个神人,长得漂亮,却不娇滴滴,相反和大多数女同事都不一样,几个月前刚到军区,冲谁都是一张冷脸。

他们夫妻俩的相处,也挺莫名其妙的,唐副营长一门心思对她好,但回回都是热脸贴冷屁股。

上个月,唐副营长负伤,打了报告,让他母亲来探亲暂住,帮忙照顾她。

那会儿婶子们也在看好戏,心想人家亲妈看见自己儿子受冷落,肯定心里膈应,唐家要闹起来了 。

谁知道她婆婆一到,特别好相处,家里啥活儿都争着抢着干,逢人就夸苏青时。

大院婶子们不懂,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新媳妇是个有福气的。

只不过一辈子太长了,如果苏青时一直这样冷冰冰的,恐怕唐副营长也会心寒。

大院里婶子们一时盯着新媳妇苏青时,一时又盼着更加新的江营长媳妇赶紧来。

忙坏了。

而江营长,在他那个鸟语花香的小院子里捣鼓着,很认真。

“几个小的上哪玩去了?”贺永言问。

“接他们小嫂子。”江珩说。

贺永言挑眉:“小嫂子是怎么征服他们的?”

苏青时家就住江珩隔壁,经过他们身边,面无表情地回屋,并不好奇。

江珩淡淡地笑。

这就说来话长了。

“神秘兮兮的。”贺永言用胳膊肘推他一把,“连我看见你家几个弟弟妹妹都愁,她真能搞得定?”

大院里,所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竖着耳朵听,一脸积极。

但贺永言真是个讲究人儿,声音压得老低了。

军属们听不清八卦,就自己制造八卦。

“我上回听开军用大卡去接江营长的司机说,他对象可好看了!”

“我不信,能有播音站的罗琴同志水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