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通商(第2/3页)

他过来瞧瞧,有小羊、小兔、小鸡、小鸭、小猪、小鹿、小牛……还有小老虎。

卢栩好奇:“老虎是谁弄的?”

一个小姑娘红着脸道:“是我。”

卢栩瞧着可爱,爱不释手,“还有吗?”

小姑娘点头。

其他人七嘴八舌出卖她,“她奶奶可会做虎头鞋了,她按虎头鞋做的!”

“她还做了毛鞋子呢。”

卢栩让她拿出来瞧瞧。

她奶奶是给小孩做虎头鞋的,她学着做,用毛毡做的也是小孩穿的虎头鞋,只是戳出来的鞋,更毛绒可爱。

卢栩比划一下,决定带回去给卢锐穿,要是卢锐穿不下,就放到元蔓娘店里卖。

卢栩鼓励道:“很棒!很厉害!加油多做点儿!”

小姑娘腼腆地笑。

做一双鞋比做别的费工费时,罗掌柜是按一天二十文给她们算工钱的,她好几天做不出来一双,一直怕被开了。

卢栩这么一夸,她就有底气了,她还鼓起勇气问卢栩要不要虎头鞋,她奶奶手艺特别好。

卢栩让她带来瞧瞧。

卢栩又逛了一圈,想再给腊月、小夏他们带些小礼物,逛着逛着,他瞧见一个七八岁小姑娘正手指翻飞地打络子。

卢栩诧异:“你也在这儿做工?”

小姑娘点头:“嗯。”

一旁的姑娘笑道:“她手可快了!”

卢栩问:“你这是做什么用的?”

只有七八岁的小姑娘声音还充满稚气,仰头道:“我给小羊挂!”

卢栩想起来他在青龙城见到那只挂着红络子的毛绒羊,原来是出自她的手。

卢栩好奇:“你还会做什么?”

“会可多了。”她掰着指头数,“我会打络子、做毛球、做小羊、戳小羊和小狗。”

卢栩蹲到她旁边,“那你能教我编东西吗?”

小姑娘歪头看他:“编什么?”

卢栩指指架子上已经编好的:“就这个吧。”

待罗纯、卢庆将要带的东西装好,卢栩也从铺子里出来了,手上还拎着一个大大的包袱。

罗纯笑他:“你注意点儿,这么大人扎小姑娘堆里像话吗?”

卢栩:“东家勉励员工,怎么不像话了?”

他把包袱扔上车,解开给他们看,“瞧,小兔子,小狗,小羊,小牛,多可爱。”

罗纯瞧着也挺可爱,“那个老虎给我留着,我拿回去哄我儿子,还有那个头花。”

卢栩:“小老虎是给我们家卢锐的,这个给你留着。”

他拿出一只小狗。

罗纯:“不要小狗,我儿子当然得要老虎!”

卢庆面无表情看他们俩争执,抬头望天,双目放空,没一会儿,他抬脚走了。

一个十八九,一个二十好几了……

还得他操心这,操心那的。

就在他们返回观阳同时,崇宁和文丘的商队也从观阳进货回乡了。

文丘商人还好,他们和州府也接壤,从前都是去州府进货。

虽然州府的大商人不怎么爱搭理他们,但好歹见过州府的繁华。

崇宁人不一样,因为地理位置不好,穿山越岭又难,崇宁面积还大,出县一趟十分艰难,即便是号称为了利润无所不至的商人,基本也没怎么出过崇宁县。

有进取心的,最多也是跑文丘进货。

这也不怨他们,毕竟他们不比繁华的南方。

大多百姓都是吃自己种的粮吃自己种的菜,布也能自己织自己纺,一年忙活到头,银钱是赚不到的,但靠勤勉,勉强也能温饱。

他们实在不爱出门。

出门难,还耽误他们种地。

尤其是崇宁,田地不如别处肥沃,别处一亩产的粮食,他们要种一亩半才能收获。

每年交完税,剩下的也就够饿不死,买东西?

他们连赶集都不积极。

这样的环境下,商人也很难,百姓不爱买,他们不好卖,他们进货少,价格就高,越高,百姓越不爱买。

简直恶性循环了。

因此,崇宁也没啥实力强劲的大商人,这次官府牵头组织他们去观阳,名义上是去进货,其实是想卖货。

他们崇宁山多,出山货出药材啊!

尤其是他们地广人稀,有些地方常年无人去,总能找到年份足的草药。

他们想好了,就是观阳人不稀罕,观阳不是还有不少南方的货商吗?

便宜卖给他们,总能赚到钱吧!

而且这次三县商量好了,不收入城费,路上食宿他们出一半,衙门出一半,到了观阳还会统一组织他们买货卖货,特殊的东西需要他们自己选自己谈,但常见的东西,观阳衙门会监督物价,保证他们不会上当受骗。

这已经不是行商了,简直是不傻的都能干。

崇宁县衙满县划拉了一下,要求每个镇必须至少出一个行商,带上自己镇上特产,到县城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