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有朋自远方来,鞭二十,驱之别院(第3/4页)

“朕最好定下规矩,往后的后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申屠嘉一时都不知该说些什么了,陛下每次做完一些非常昏庸的事情之后,都能拿出很好的解释,让人无法回答,大概这就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吧。

想想史书会如何记载这位天子呢?

开头肯定就是:“帝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套说辞甚至都不用换,就能套用在不少君王的身上,例如夏桀啊,商纣啊,反正是套不到什么正经君王身上的,正经君王能手格猛兽吗?手格猛兽的那能叫正经君王?昏庸!

可刘长确实没有胡说八道,他是真的想要给朝贡体系增加一些新规矩的。

在他的设想里,朝贡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君王表达自己的敬意,那得要掏出自己的家底来奉承大汉,否则就等着挨打被砍,既然要表达敬意,那就要表达的多一些,不能敷衍,糊弄人,而作为回报,大汉可以给他们提供庇护,可以跟他们进行贸易。

等到他们无法朝贡的时候,大汉就可以帮着设立郡县来帮忙治理了。

想要让大汉百姓吃得饱,其他人就得饿一饿。

他对此早有谋划,等到与身毒那边取得联系之后,他就会正式执行。

“不说这个了,还是说说你们治水的情况吧!”

晁错这才起身说道:“陛下,臣已经迁徙了中上游河岸的百姓,下令让他们停止开发河岸,并且让当地官吏大规模的种树,这些时日里,有十余万人在河岸边开垦,破坏巨大,秦国在河边所种的树,基本上被砍伐殆尽,这一片的河水都开始变得浑浊,尤其是陇西,北地这里,也是因为畜牧越来越多,导致破坏严重……”

“臣准备在这几处开六处漕渠,一方面是便于输送,一方面是便于农桑,一方面则是便于治水,只要支流足够多,河水的冲击力量就会下降……”

“臣听闻火药威力提升了很多,不知是否可以拿来治水呢?”

“你是准备用炸药来开漕渠?”

刘长迟疑了片刻,“倒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火药这东西产量不高啊,也不可能交给寻常匠人来大量的制造……可以用,但是要少用,矿场和战场都需要这东西,你开渠,朕也不能给与你太多……”

“那是否能将配方交予臣呢?”

“朕并非是信不过你,只是怕有匠人泄露啊。”

“陛下,臣以为,只要不让这些东西落在外邦的手里,对国内之人,还是没有必要隐瞒的……张相便曾说,尚方之物摆放在庙堂里是没有作用的,得要推广到天下才好,因此那些堆放在尚方府内的纺车,都被张相送到了民间,甚至允许民间自己来制造各种器械,连设计图纸都给送了出去……民间自制的踏犁不计其数……”

“这个朕知道,可是火药这玩意啊,他跟踏犁不一样啊!”

“且不说若是泄漏到国外会是如何,就是民间自己制作,风险也是极大,定然会导致混乱,这是不能泄露给地方的……不过嘛,你这么说,朕倒是也有了想法,你说,如果朕专门设立一个官方机构来制造火药,并且将火药列为与弩甲一样的禁止私藏物,但凡有私藏的以谋反来处置,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另外嘛,就是要当心外泄到外邦……朕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商贾,不过嘛,这也可以想办法来避免,预防……”

“若是继续保存在尚方之内,那产量实在太低,根本就不够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只能选择最优的……”

晁错心服口服,朝着刘长大拜。

“陛下英明!!”

刘长在晁错的眼里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有的时候看起来比桀纣还要昏庸,有的时候看起来却比尧舜还要贤明,比起私藏在尚方,公布于天下,确实还是列为违禁,然后以官方的身份大规模制造要好一些。

刘长跟他们商谈了一番治水的诸多问题,刘长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想法,只能是让晁错来拿主意。

晁错说完河水的事情,又忍不住开口说道:“陛下,我听闻燕王要挟肃慎人献弓与自己!”

“哈哈哈,燕王好武,那又如何?”

“陛下,您不觉得燕国实在太庞大了嘛?何不再选宗室来分扶余,三韩之地呢?燕国如今的疆域,实在是有些过于庞大了,再这么下去,大汉之北,就要出一个强敌了……可以将上谷,渔阳等郡收归庙堂,让燕王去治理其余那些土地啊。”

每当晁错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刘长总是很无奈。

“如果没有这些诸侯王,朕能开疆扩土到如今这个地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