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父爱如山(第3/4页)

栾布对如今的处境没有半点的不满,他反而认为,这里正是大丈夫用武之地,在这里,才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来,他要为大王将这块宝地治理成如巴蜀那般的天府之国。

大王要做秦王,那他便要做那李冰!

听着栾布的话,陆贾笑着说道:“我看到这里的官吏,都不以此地荒芜,面有喜色,气如朝阳,我料定,此处定能大治!”

听到这句话,栾布就更是高兴了,“借您吉言!”

两人正要再次进行一波胡吹,周勃却打断了他们。

“陆公此番要休息多少时日?”

陆贾认真的说道:“不休息了,今日便出发……前往西域诸国。”

“请太尉为我招来向导,译者……”

“士卒要几人?”

“有六位甲士足矣,不必多派人。”

“好!”

周勃很是干脆,而栾布就要沉稳许多,“陆公啊,此番是要前往他国,其中的情况,还需要我为您详细解说,还是明日再出发最好……”

周勃也没有再开口,待了会,便离开了。

栾布说道:“周太尉忙于军事,近日来匈奴多叩边,太尉与他们数次交手,战事紧急,他并非是轻视您,请您谅解。”

陆贾摇着头,“周太尉为国死战,便是殴我一拳,也不敢怪罪。”

“好,那就由我来告知您……离我们最近的,便是这楼兰国……此处有湖泊,在西域诸国内,也算是个强国,其王不曾与匈奴或者大汉有所联系,我听闻,其王也算是个贤王,执政之后,多有善策,深得百姓拥戴……”

栾布认真的介绍着西域的情况,陆贾则是牢牢的记在心里。

面对不同的人,则是要用不同的办法。

……

刘长此刻却是满脸都堆着笑容。

“寡人从南越寻来唐王稻,推广至天下,这等功劳,比起高皇帝如何?”

“臣以为,大王之功德,无人能比……只可惜……”

周昌面有难色。

“嗯?可惜什么?”

“当初高皇帝病重之时,尚且不忘国事,巡察各地,督促农桑,整顿吏治,大王却在这庙堂之中,怕是对地方早已生疏啊。”

听到这番话,刘长抚摸着下巴,“您说的有道理啊……各地因为盐铁之事动乱,寡人得去转一转啊……齐国的那个冯郡守,就不肯从令,还得季布亲自出马,寡人若是去往各地,他们谁还敢对奸贼留情呢?”

“大王英明啊!”

周昌说道:“就该去整顿一下这些不从令之人!”

刘长大喜,“好,就请您来操办吧。”

周昌心里无比的激动,这昏君总算是去祸害别的地方了,就在这几天,刘长一直将他叫到身边来,一会儿说要推广良种,一会说要找农家来培育新种,一会说要召集三百万民壮来修建全国性的驰道,吓得周昌是夜不能寐,寝食不安。

如今庙堂正在做的事情,就已经让群臣抽不出半点闲暇时日了。

天可怜见啊,朝中群臣是整日趴在案牍前,连起身的机会都没有,各地的使臣来往不断,地方官吏那里,政令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官吏都不够用了,这大王实在是太能折腾了,朝中大臣就已经累倒了六七个。

也就是朝中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吏都给力,毕竟都是有爵位的狠人,若是换一批人,只怕大汉都要被大王折腾的亡国了。

如今的周昌以及群臣,终于是感受到了张苍的重要性。

当初张苍还在的时候,他还能压着刘长,刘长要推行什么政令,他都能帮着稳一手,可如今呢,政令满天飞啊。好大喜功的君王,周昌也曾在史书上见到过,可是如此好大喜功的,还外加急功近利的,动不动就派人催促的,周昌是第一次见。

因此,周昌很迫切的希望大王能出去走一走,不要再待在长安继续祸害大臣了。

刘长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压根就不喜欢待在长安,尤其是在群贤和舍人都不在的情况下,待在这里做什么?就应当像始皇帝那样巡察各地啊!

吴国那边自己可是没有待过太久的,这怎么着也得来个六下吴国啊,好好享用一下吴国的美食,参观一下吴国的风土人情,让吴国人民也感受到来自寡人那浓厚的爱意。

想到这里,刘长便不由得笑了起来。

“周公啊,寡人想好了,寡人要去江南之地,你得好好准备,宫中的近侍郎中得跟着去,也不要太多,千余人便可,另外要北军抽调士卒,作为寡人的仪仗,也不要太多,五六千人足矣,另外这骏马,要清一色的战车,这车架,要最奢华的,要比始皇帝的车架还要豪华,给寡人准备六辆这般的车!”

“还有粮食,钱财……都给寡人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