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大汉处处都是贤明的王(第3/4页)

这个人躲在亲信之中,也不露面,遮遮掩掩的来到了唐王宫内。

刘长笑着走上前来,“哥!!”

来人正是燕王刘濞。

按规矩来说,诸侯王是不能随意离开自己封地的,更别说是去其他诸侯王的王宫里,而刘濞跟刘长一样,都是不太守规矩的,刘濞笑着要给刘长行礼,刘长一把扶起了他,拉着坐了下来,“哥你怎么亲自来了?”

“我还想着要去拜访你呢……”

“我是特意来拜谢大王的!”

刘濞傲然的说道:“这番作战,燕国斩获颇丰,这都是因为大王的恩德,大王借给我粮草军械,又派来士卒相助!这样的恩情,就只能当面来拜谢了!”

看得出,刘濞非常的开心,这一次的大仗,燕国是最不亏的那一个,唐国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粮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赵国的军队更是全军覆灭,就连北军,也在冒顿的冲锋之下损失惨重,唯独燕王,一路上几乎都没有怎么跟敌人接触。

跟刘长一样,击破了沿路的数个部族,掏空了匈奴的大后方,还得到了乌桓人,扶余人的归附,势力已经再度返回到了半岛地区,斩获大量的辎重,他们属实嬴麻了。

而刘濞心里也很清楚,燕国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斩获,都是因为刘长,刘濞一直都跟刘长很亲近,轻视其他的诸侯王,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吃着肉,喝着酒,都是在说着战场上的事情。

刘濞虽不像刘长这般勇武,可在宗室里也能排到第二。

他能骑射,有勇力,这次出征,手刃十余人,也算是一员虎将,同时,刘濞的治政能力也不错,燕国在他的手里确实比卢绾时期要好了无数倍,唯一所欠缺的,就是有些听不得他人劝说。

刘长虽然暴躁,可好歹能听得进他人的劝说,虽然他人的劝说最后都会变成是唐王自己的想法……而刘濞是彻底的暴躁,根本不理会群臣的想法。

他这次前来晋阳,也不只是为了答谢刘长的。

刘濞认真的说道:“大王……如今乌桓人和扶余人都不敢与燕国为敌,我想要派人收复辽东之地!辽东之外,乃是当初燕国的余孽。”

“昔日,秦出征燕国,燕国灭亡,燕国人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占据王险城自立,自称为王……他们就在辽东之外……寡人乃燕王,他卫满又如何敢称王呢?”

刘长看着他,问道:“兄长是想收复辽东之外的土地?”

“对!”

“只是我唐国粮草耗尽,士卒疲惫,只怕帮不上什么忙。”

“大王,我并不需要大王派遣士卒前来帮忙,燕国也有足够的粮草……只是,我燕国却没有什么将领……寡人想要亲自出征,但是又不能不处置国事……故而,想要请大王能借给我一个将领,收复辽东之地!”

“借将?好啊!你说吧,你想要借谁呢?!”

“周勃!”

“周勃?好……寡人这就下……周勃??”

刘长一愣,“兄长!!周勃那是赵国的国相啊,又不是我的部下,你要借他,应当去找赵王啊,怎么却来找寡人呢?”

刘濞笑着说道:“谁人不知,今北地之天下,乃是大王为主,燕赵不过为大王之羽翼也!”

“大王能调动赵国燕国的将士,我与赵王也都愿意遵从您的命令,大王为北地之主,赵国的将,自然也是大王之将!”

刘长挠了挠头,“兄长啊……我与如意倒也亲近,若说借,他肯定也不会吝啬,只是呢……赵国被打得全军覆灭,周勃又是他们的国相,这种时候,把国相带走,那赵国该怎么办呢?”

“大王,周勃擅战,而非擅政也……我也不会难为大王,我与赵王不太亲近,若是大王能为我修书一封,让我能与赵王会谈,其他的事情,我自与赵王叙说,我不会白借他的相,会有所补偿的。”

“开疆扩土,这是大事……好,寡人就为兄长修书一封,其他的,便看赵王是否愿意吧。”

刘濞再三拜谢,将自己所携带的礼物献给了刘长,刘濞完全就是将刘长当作了诸侯霸主,像过去小国服侍大王那样对对待他,这让刘长都不知该如何是好,虽然这么做不对,可这种感觉还不错。

在李左车率军返回之后,这场战争总算是结束了。

唐国成功收复了朔方,五原两个郡,斩获无数,虽然将国库都打空了,但总体来说,重创了强敌,又带回了不少的物资,算是一次巨大的胜利,唐王早已被这种巨大的胜利冲晕了头脑,沾沾自喜,见到人就问自己的功劳跟贤王们比起来如何。

不过,刘长也确实开始将精力都放在了国事上。

他并没有对国事胡乱插手,反而是召集了群臣,听取他们的建议,询问了他们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