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救人(第3/6页)

棚中已开始施药,秦缨见医馆众人忙不过来,便也去帮忙,白鸳跟过去,自不再多言,如此忙碌大半日,熬煮的汤药所剩无几,秦缨三人才腾出了空闲,这日乃是个晴天,西垂的日头照在城外广阔的雪泥地上,似给万物镀上了金光一般。

最后一轮热粥送完,大部分流民都回了落脚地,远处雪野间,余下四五个衣衫破旧的孩童,正蹦蹦跳跳地唱童谣——

“盘脚盘,盘三年,降龙虎,系马猿。”

“心如水,气如绵,不做神仙做圣贤……①”

童声稚嫩,却充满朝气,见他们笑颜活泛,整日的疲累都一扫而空,待收整好药棚,再定好翌日施药名目,几人这才乘着马车回城。

车轮辚辚而动时,又一童谣随着渐渐凛冽的寒风响了起来。

“……三月飞雪哭无家,后园桃李难生花,猪儿狗儿都死尽,兔儿不仁患赤瘕……②”

秦缨靠着车璧养神,并未听得字字真切,只依稀辨得什么“狗儿死尽”之语,秀眉微微一簇,但童谣多浅白易懂,倒也无甚奇怪。

回侯府已至天黑时分,刚下马车,便见门口车辙印痕分明,她挑起眉头快步入府,问门房,“爹爹可是出门了?”

门房道:“不错,下午太后宣召侯爷入宫,侯爷便依诏去了,才回来不到一个时辰。”

秦缨心底狐疑,快步前往经室,到了门口,便听里头传来秦璋与秦广低低的叹气声,她推门而入,径直问:“太后请爹爹入宫所为何事?”

见她回来,秦璋露出丝笑意,“太后本是信佛,近来却对道经生了兴致,向爹爹问了些道经上的典故。”

秦璋信道多年,京城中早有声名,秦缨也不意外,只将今日施药盛况道来,末了叹道:“一日药还不够,药棚也得常设才是,就是药材比米粮贵。”

秦璋看向秦广,秦广忙笑道:“县主不必担心钱银,小人待会儿先给县主备些。”

秦缨摆手,“先不急,定北侯府的二公子此前施了一笔银两,还可支应。”

秦璋微讶,“可是那杜子勤?”

秦缨点头,“正是他,他从前多纨绔浪荡,近日倒瞧出几分与传言不同。”

秦璋微微摇头:“定北侯杜氏是立国功臣,这么多年下来,虽逊于郑氏,但家风仍在,如今的定北侯夫人也并非无知妇人,她教出来的孩子,哪会真堕落不堪?”

秦缨有些不解,秦璋便道:“这位夫人本是军中一位老将军的女儿,后来那老将军在战场上因救定北侯而殒命,便将女儿托付给了定北侯,彼时定北侯发妻过世两年,杜世子已三岁,他常年在幽州,家里也的确需要一位主母,他便续了弦。”

“袁夫人婚后一年诞下杜子勤,对杜世子也悉心教导,但不知怎么教的,堂堂武将之子,教成了个文弱书生,书生也就罢了,还不考取功名,十四五岁便常在外游历山水,如此消磨时光,自是泯然众人,看这阵势,说不定将来军中之权要交在杜子勤手中。”

秦缨疑道:“她是故意为之?”

秦璋失笑,“这不好下定论,但世子只有一个,将来继承侯爵之位的也只有一人,掌十万雄兵的和做那闲人的,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按原文,定北侯府内的确不甚太平,想到杜子勤近来之行,秦缨愈发担心起陆柔嘉来,无论如何,绝不能让她逃脱一处,又陷入另一处。

父女二人说了会儿话,用过晚膳后,秦缨自去歇下。

她前脚刚走,秦璋面上笑意便淡了些许,秦广亦道:“侯爷,何不如直接告诉县主?”

秦璋面沉如水,他今日的确是去永寿宫讲道经,但讲完道经之后,太后却向他提了秦缨的婚事,他不快道:“不论是郑钦还是郑炜,缨缨都不会钟意,我亦不会叫她入郑氏之门,告诉她也是徒增烦恼。”

秦光叹道:“那德妃娘娘那边呢?按陛下对崔氏的倚重,只消她去开口,陛下定会答应赐婚。”

秦璋从永寿宫出来,没多远便碰上了德妃,她如今对秦缨多有感激,言辞间无不是喜爱与拉拢,再加上从前秦缨对崔慕之的心思众人皆知,德妃竟以为,只消她有心成秦氏与崔氏的喜事,无论是秦璋还是秦缨,都会求之不得。

秦璋冷嗤道:“从前她可不是这幅心肠,如今缨缨心思大改,一切都为之晚矣,这两家都并非有福之家,谁也别想肖想缨缨。”

秦广忧心忡忡,“但县主年岁渐长,今年还可拖一拖,等来年便难了,除非侯爷真打算让县主一辈子留在侯府,否则还要早做打算才好。”

秦璋深吸口气,“还得从长计议。”

……

秦缨既担心陆柔嘉,第二日一早便直奔百草街,先与陆柔嘉一同晒药选药,又相携出城施药,连着两日作伴,倒未见杜子勤再来献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