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2/6页)

这会儿,穆清已经写了厚厚一摞字了。

她放下笔,靠着椅子休息,听到汪露阿姨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

养生汤和暖身汤已经熬好了,汪露阿姨要回去了。

林玉端着暖身汤跟她一起去军区大院,过了半个小时才回来。

林玉笑着说,“霍老爷子身体有些不舒服,霍老太太身子挺好,我送暖身汤过去,她高兴得很,拉着我说了好一会儿话,还亲自送我出门。”

穆清嘴角微微翘起,“霍奶奶性子很好。”

“那可不,比你婆婆性子好。”

母女俩都笑了起来。

林玉笑着说,“你婆婆那个人,嘴硬心软,说话刺人的很,不过习惯了也还好。”

“好在呀,我生了你这个大宝贝,咱们家早早就搬出来,单独过日子,这些年,我过的很畅快。”

穆清笑着望着娘亲,这辈子娘亲真的过得好。上辈子的娘亲,纵使笑的时候脸上都带着愁苦,从她懂事开始,就没有见过娘亲这样畅快地笑过。

老天爷对她们母女真不薄!

学校那边不上课,霍老师那里也不补课,穆清整日在家闲着,她就陪娘亲说说话,有时候和张钦、沈园他们玩一会儿。

偶尔也跟霍容时上山打猎。

这天,刘大夫来家里找她,“听说你们停课了?”

“嗯,停了好多天了。”

“那你这段时间干什么?”

“写字、画画、下棋,和朋友玩儿。”

刘大夫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你就没想起看看医书?”

穆清双手摊开,“我手里有的医书都看完了。”

“都背下来了?”

“那当然了。”

刘大夫背着手在院子转了两圈,“这样,你要是闲着没事儿干,去医院给我打下手。”

“我能干什么?”

“我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

刘大夫知道她的强处,对药方熟悉,对药材熟悉,就是不会看诊嘛。把小丫头带去给他写药方也还行。

穆清也想去看看他平日里怎么给人看病,就跟着去了。

“师傅,你带个小丫头来上班干什么?”

刘大夫的弟子,也是他的堂侄刘海波,见他师傅叫一个小丫头坐在他的位置上,他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这几天,穆清来我这儿当学徒,写药方的工作交给她。”

“她写药方,我干什么?”

刘大夫瞪了一眼蠢呼呼的弟子,“自己找活儿干!难道我不给你安排,你就没事情做?”

大清早的挨了顿骂,刘海波郁闷得很。

穆清乖乖地坐在刘大夫旁边,整理了一下桌上的纸张和钢笔。

进来病人了,刘大夫叫人坐下。

穆清打量病人的脸色,看着皮肤有些暗沉,不太精神,其他的她看不出。

“大夫,您帮我看看,我也说不出有什么毛病,就是感觉身上不得劲儿,晚上有些睡不着觉。”

刘大夫把脉之后,先叫刘海波过来把脉,然后叫穆清把脉。

“有什么发现?”

刘海波呼啦啦说了一大堆猜测的病症,轮到穆清,穆清只能说,“脉搏跳的比较慢?”

“所以这是什么病?”病人没听明白。

刘海波,“你这个就是虚火上升引出来毛病。”

刘大夫生气,“望闻问切你望清楚了吗?问清楚了?把个脉就能给人下决断,我都不敢铁口直断,你倒是比我能!”

刘海波结结巴巴道,“师傅,您别生气,他的脉就是这样的嘛。”

刘大夫扭头对穆清说,“脉学,说白了只能做个参考,不能起决定性的意义。问诊问诊,问仔细最重要,脉象做参考。病人哪里不舒服,一定要问清楚,这样病根就能了解大半,摸脉再摸个大概,你知道大概是哪里不好,两相吻合才能确诊。”

刘大夫转头骂徒弟,“刘海波,我告诉你几次了,有时症用时药,而不是有时脉用时药!你个猪脑袋,记哪儿去了?”

刘海波默默低下了头。

其实刘海波诊断没有错,不过他的态度不对,小病能看对,万一碰上大病或者稀奇古怪的病症,像他这样看病迟早要出问题。

穆清看了刘海波一眼,多谢他用实际行动做例子,告诉她脉学的意义。

不过,把脉真的只能做个参考吗?穆清记得,她以前见过的宫廷御医给后院妇人看病,有些妇人病难以启齿,御医把脉后直接开方子,一句都不会多问。

“我不知道有没有那样厉害的大夫,至少现在,我认识的大夫里面,就没有只凭借把脉就能给人断症的大夫。”

刘大夫解释,“我为什么说脉只能做参考,因为脉象也有可能是错的,如果只看脉象,会让你下错误的诊断。”

“我跟你说说脉象和症状不吻合的情况。比如说,我曾经看过的一个病人,重病将死之人的脉象应该是正气衰弱几乎没有了,病气盛的快要命了,脉象应该是跟石头一样有劲儿,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