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拒绝议和!掌掴宰相!大夏宣战!匈奴暴怒!(第6/7页)

“呵。”

“当真是不明事理。”

“那本相问你,怎样你才答应议和?”

李善有些怒意了。

在他看来,匈奴国的议和条件,如此之好。

这都不答应。

就因为意气之争?

就因为你顾锦年讨厌匈奴国?

一点都不为国家考虑。

“无条件归还十二城。”

“主犯将士,自裁谢罪。”

“匈奴国国君,下罪己诏。”

顾锦年出声,这就是他的要求。

可此言一出。

李善笑了。

“愚昧无知。”

“凭什么?”

李善是真的被顾锦年气笑了,在他看来,顾锦年就是在这里胡言乱语。

“凭我大夏将士,不畏死。”

“凭我大夏王朝,国骨在。”

“凭我大夏子民,不忘却。”

“凭我顾锦年,可三削匈奴国运。”

“李相大人。”

“这些够不够?”

顾锦年已经知道李善的本性,故而他没有任何礼让。

而此言一出,军营内的将士,一个个眼中露出惊讶之色。

他们没想到,顾锦年居然如此勇猛,而且又如此好战,说出这等言语。

“这件事情,你没有什么资格插手。”

“老夫念你是世子殿下,看在国公的份上,不与你计较。”

李善没有理会顾锦年了。

他懒得理会。

可就在此时,杨开的声音却缓缓响起。

“李相。”

“陛下密令。”

“此次议和之事,全由世子殿下抉择。”

杨开出声。

道出陛下密令。

此言一出,李善瞬间皱紧眉头,他望着杨开,后者面无表情。

当下,李善深吸一口气。

随后看向顾锦年。

“世子殿下。”

“你方才所言,匈奴国不会答应的。”

“这没有必要,见好就收。”

“对大夏王朝来说,是一件好事。”

李善出声,他如此说道。

“不会答应。”

“那就打的匈奴国答应。”

“还有,何为见好就收?匈奴国屠戮我无数大夏子民,杀我大夏将士,这是血仇,归还十二城,是匈奴国应当做的事情。”

“怎么从李相口中,归还十二城,反倒成了敌人的恩泽?”

顾锦年冷冷开口。

“是。”

“匈奴国的确有些地方令人发指,可这毕竟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

“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大夏王朝不能战。”

“顾锦年,你有没有想过,你一时冲动,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几十万大军作战,钱财银两耗费无数。”

“这场仗赢了,大夏要付出不少于十万将士的生命。”

“这场仗若输了,那王朝岌岌可危。”

“一时之怒,不是一件好事。”

“这些你知道吗?”

得知顾锦年掌握最终抉择权后,李善没有之前那般的高高在上,取而代之是苦口婆心,希望顾锦年能明白一些道理。

可这些话说完后。

在顾锦年眼中,更加令人作呕。

“李相。”

“耗费掉的军费,我顾锦年能出。”

“死去的将士,大夏不会忘记。”

“而且,大夏不会败。”

“大夏也从来没有败过。”

“十三年前,匈奴国趁我大夏动荡,袭击而来。”

“十三年后,若我大夏害怕失败,那下一个十三年,失去的还会在失去,拿不回的,依旧拿不回。”

“总而言之,下官心意已决,不同意议和,”

“杨大人,拟信一封,告知匈奴国,大夏不议和。”

“李相无权干涉此事。”

“契文作废。”

“唯独匈奴国无条件归还,主犯自裁,匈奴国国君下罪己诏,赔偿十万万两白银,否则宣战。”

顾锦年也不跟李善啰嗦。

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可。”

然而,不等杨开出声,李善直接站起身来,否定顾锦年所言。

“这件事情,已经过了十三年,应当考虑当下局势。”

“不能因为你一念之差,使我大夏陷入战乱。”

“顾锦年,我知道你恨,可你决不能如此。”

“边境之耻,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要选择放下了,大夏需要和平,东荒也需要和平,利于天下。”

李善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可这样的言论,在顾锦年看来,却充满着可笑。

“敢问李相一声。”

“你有什么资格说放下?”

“边境之耻,大夏百姓死有接近百万百姓,二十万将士,惨遭屠杀。”

“你凭什么说放下就放下?”

“你没有资格替他们说原谅。”

“顾某也没有资格替他们说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