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2/5页)

嘉佑帝立刻道:

“快快说来!”

岑樘道:

“国难当头,满京的权贵官员自然也该出一份力,臣家贫,愿变卖家产,出一千两。”岑樘是个清官,一千两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了。

然而听到这话,不少人却把岑樘恨得牙痒,这该死的岑樘,平时里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参,是个告状精也就算了,这种时候还坑他们。

这不是要他们大出血的意思么。

嘉佑帝心中暗喜,岑樘平时是个刺头,参了不少他不打算处置的人,很爱给人找麻烦,可这种清流谏臣没抓到把柄不好处置,没想到如今却是干了件好事啊。

他也有心想让权贵们拿些钱出来,却不好开口,岑樘既然开了这个头,权贵大臣们自然也不好拒绝。

魏平光率先站出来道:

“臣愿为国捐献两万两!”

其余大臣权贵们也纷纷跟上,五百两,一千两,五千两,八千两的都有,但最多也不超过两万两,似乎魏平光这两万两便是上限了一般。

最终零零总总地统计下来,朝野上下一共就凑了一百三十多万两。

还差得很远。

可显然,这些人是铁了心不想给太多钱。

俗话说法不责众,嘉佑帝也不可能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捐钱。那样他这皇帝恐怕也无人拥戴了。

他犯不着为了这次赔款,就让朝中大臣与自己离心。

听到最终的数目,岑樘又道: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满朝文武也能力有限,唯一能挪出钱的只有您的私库。”

嘉佑帝刚刚好转了一点的脸色顿时又沉了下去。

心中把岑樘骂了个半死,可满朝大臣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他这一国之君不以身作则都不行。

只得强撑着道:

“岑卿说得有理。如今国家蒙难,朕这一国之君也绝不能坐视不理,从今往后,包括朕在内的后宫用度都减半。”

说着便叫帮他管内务府的五皇子,回去看看府库内还有多少钱,把能捐的都捐出来。

刚出了血,有可能还会继续出血的权贵们彼此交换了个眼神,一起越众而出,满脸感动地说着让陛下委屈了,是他们无能一类的场面话,完全把嘉佑帝给架了起来。

总之嘉佑帝不捐都不行。

五皇子接到这烫手山芋,简直头皮发紧。父皇的神色很明显,对岑樘的提议非常不高兴。

堂堂一国之君,不可能真的榨干私库去对外赔款,斟酌了片刻,他便道:

“具体能挪多少钱儿臣得回去核算一番,如今虽然没有具体的数额,但儿臣得说一句,哪怕父皇私库尽出,也还差很远。”

嘉佑帝脸色稍霁,温声对五皇子说,让他回去只管算,把能挪的都捐出来。

四皇子看出嘉佑帝的态度,趁机也帮着说话道:

“不行,陛下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如此苛刻自身,君辱臣死,不能将陛下的私库全部捐出来!”

三皇子落后一步,也赶紧附和道:

“四弟说得对,各位大人,咱们还是得另想办法。”

能另想什么办法?

权贵大臣们不愿意出血太多,那最终还是只能在百姓身上榨这笔钱。

其余地方太远了,来不及征集,只有先在京城附近的百姓身上加税来弄点钱。

对此,嘉佑帝没有反对。

京城本就是天下人的京城,总不能他这一国之君都私库大出血了,平民百姓还置身事外吧。

百姓嘛,加一些税,只要不是完全饿殍遍野,都出不了太大乱子。

于是,最终就决定了,向整个京城的普通百姓,每人加税一百文,而商户与地主,每人加税五两银,如此,三百万人,方能凑齐一百万两。

其余的,则由皇帝的私库,和国库腾挪一下,等全国的税收都拿到了,再分别填补上这两边的亏空。

当然,如此耻辱的条约是不可能对外公布的,加税也是以填补军费空虚为由。

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朝廷官员里那么多人都知道了和谈的内容,还有很多权贵也捐了钱,消息根本就瞒不住,很快便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传扬开来。

一开始不知道缘由,百姓们还只是抱怨税赋太重,日子难过,如今得知了缘由,却是纷纷围到京兆府和皇城门口破口大骂起来。

没有人能接受,众志成城对抗戎族的鼓舞犹在耳边,这才多久,就投降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了。

而且,这城下之盟,还要榨取百姓们的民脂民膏去支付,谁能不愤怒。

铁血派骂,就算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该向戎族投降,皇帝和朝廷众臣就是贪生怕死,所以才跪得这么干脆利落。

读书人们痛哭流涕,说这条约堪比套河之耻,如此丧权辱国,叫山河无色,天下千万人蒙羞。